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阙明坤: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机制探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1-2 点击数:3983

 

image.png

作者简介:阙明坤,博士生导师,无锡太湖学院副校长、研究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文章来源:教育发展研究,2023,43(Z1),16-24 

DOI:10.14121/j.cnki.1008-3855.2023.z1.003

    要: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有少数民办高校在局部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成长为高水平民办高校。通过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分析,发现高水平民办高校的生成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导引机制、发展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五个子系统。民办高校举办者创业对于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战略管理决定了高水平民办高校的使命愿景和发展方向;资源整合助推民办高校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资源困境;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合法性获取是民办高校获得外界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认可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机制;举办者

基金: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高质量推进民办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2VSZ167)的部分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受历史条件限制,民办高校办学水平良莠不齐,整体质量不高,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短板。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1]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励精图治、后发追赶,一部分民办高校“洼地崛起”,在全国高等教育舞台上崭露头角,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不俗的竞争力,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道风景。西湖大学、福耀科技大学等一批新型高水平民办高校陆续创建,吉林外国语大学被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北京城市学院等7所民办高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这些民办高等教育先行者以改革的姿态大胆创新,勇于变革,正在发挥“头雁效应”,引领民办高校发展。

这些民办高校能够逆风飞扬,形成崛起之势?深入分析高水平民办高校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我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机制模型,可以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设计与访谈分析

所谓高水平大学,可以认为是在某一方面达到相当高度的大学,高水平大学相对于一般的大学而言可以是整体水平很高的大学,也可以是某一或某些方面的水平很高。[2]“高水平民办高校”是一个具有发展性、比较性的概念,目前学界尚无明确界定。我们可以将“高水平民办高校”定义为具有高水平教师、学科、专业、生源、条件、理念的民办高校。高水平民办高校不是一个静态的学术概念,其反映的是一个无止境的动态上升过程。

目前,学界对于高水平民办高校是怎么形成的、受到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发挥什么作用,尚缺乏深入系统研究。本研究重点关注高水平民办高校的生成机制,即高水平民办高校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进而总结出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的一般规律。

(一)研究对象的选定

为深入研究构成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机制的核心要素,本研究选择48名访谈对象,包括25名民办高校董事长、校长、党委书记和23名中层干部、研究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其中女性12人、男性33人,目标群体的性别比例符合实际情况。从调查对象所在单位来看,既有民办本科高校,又有民办高职、独立学院,还有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院所;从区域来看,涵盖东、中、西部地区,均有代表性院校;从工作年限来看,访谈对象均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82%具有15年以上工作经历,对民办高等教育具有丰富的管理和研究经验。访谈对象中包含一部分现阶段高水平民办高校的管理者。

调研主要采用一对一访谈、电话访谈、邮件访谈等形式。研究主要根据专家推荐名单以及个人判断抽取样本。主要形式有:目的性抽样,利用研究者前期的社会网络、个人关系,通过会议、调研等方式进行;滚雪球抽样,请接受访谈的对象或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提供线索,推荐其他调查对象。两类方法的综合运用增进了调查对象的广泛性,有助于各类意见的搜集与综合。

(二)提纲设定与信度保障

本项研究的访谈提纲针对我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的影响因素与机理进行设计,并结合区域、院校情况的差异性,设计过程通过多循环的修正。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我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内涵是什么?我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因素?例如市场需求、法律法规、地方政府支持、举办者理念和能力、法人治理结构、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等。影响民办高校发展的各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在民办高校发展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我国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存在哪些困难和突出问题?在访谈资料汇总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编码,为确保此项研究的信度,研究范围定为全国民办高校,选定的访谈对象在民办高等教育领域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在行业内具有公认影响力,所有的访谈都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访谈数据提取充分考虑被访谈者的意见。

(三)数据编码与分析

本研究将录音的访谈转录为文本,共形成文本资料23.69万字,平均每份4935字。访谈编号主要根据访谈者的名字和访谈时间及次序,整理好文字资料后,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0中导入转换好的访谈文本进行分析。该软件主要用于定性分析,可以对研究资料进行辅助整理、编码,从而获取关键信息点。

由于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机制的关键要素在本研究阶段还并不清晰,故采用质性研究从中快速获取关键信息点,形成关系框架,为后续研究夯实基础。编码主要采取“自下而上式”,即先编码再获取节点,节点可以理解为类别,主要用于区分原始资料,形成概念图谱。编码顺序先是开放式编码,然后是轴心式编码,最后为选择性编码。

建立节点系统主要分为以下步骤:通过软件的自动编码功能,在原始文本基础上编码,提取原始信息点以及高频节点;手动编码,在自动编码基础上建立自由节点,查缺补漏一些关键的信息点;将节点名称和内容进行比对,合并含义相近的节点,建立有从属关系的树节点;在树节点基础上,提取得到五大核心要素,即“举办者创业”“战略管理”“办学资源”“治理结构”和“合法性获取”。

本研究从上述五个维度阐述受访谈者对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机制的态度和认知。节点的材料来源数是指该意义单元被多少受访谈者谈及,频次说明了抽取意义单元的重要性。

1. 举办者创业

对举办者创业这一因素认知主要有5个方面,即“社会网络”、“个人素质”、“创业能力”、“办学团队”、“办学理念”(见表1)。  

表1 举办者创业相关节点的频次统计

image.png

根据创业理论,创业者的创新行为是经济增长的根源,创造性破坏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识别和追求解决社会问题机会的创新性组织过程,包括创新性、机会识别、创新精神、承担风险和坚忍不拔的韧性等企业家特质。[3]创新创业精神对组织的成功极其重要,是组织健康发展的基因。在创新创业使命的驱动下,随着市场逻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彰显,要以创业思维重新发现大学。[4]从公益创业的视角观之,民办高校是一种旨在通过创新的方法解决高等教育服务供给问题、采用市场化手段创造社会价值的创业活动。在办学过程中,举办者是民办高校的舵手、灵魂和最高决策者,在民办高校处于绝对中心的地位。[5]

访谈显示,一所高水平民办高校的成长影响因素很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部因素是举办者的办学理念和个人素质。一位民办高校校长表示,“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创办者’烙印。目前民办高校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举办者,举办者的理念和能力是灵魂,是决定能不能办好、想不想办好的关键。如果举办者动机不正、能力不足,再好的政策、再多的支持也不济。”(FWG05)举办者理念先进、有见识有能力,就能充分利用外部机遇,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

2. 战略管理

对战略管理这一因素认知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愿景使命”、“办学特色”、“办学定位”(见表2)。  

表2 战略管理相关节点的频次统计  

image.png

战略是组织的一系列选择,包括打算服务的市场和客户、在选定领域参与竞争的途径、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以及产出目标本身。[6]乔治·凯勒将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引入大学管理领域,“无须赘言,在世界各国大学运行和变革的管理上,战略思维与行动是新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7]某民办高校董事长认为,“民办高校生存压力远大于公办高校,在战略和举措方面,要研究其他同类高校发展模式和经验,封闭发展是走不长远的。不能盲目跟跑,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本校定位的契合度,发挥优势,走自己的路,办出特色,而不是人云亦云。”(LXM15)访谈者普遍认为,战略规划决定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方向。

大学是一个使命型学术组织,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为核心使命。民办高校的使命反映了学校举办者和管理者的价值选择、理想追求,反映了学校的发展方向、行动指南。“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是战略管理这一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民办高校管理者表示,特色是质量的外显,办学特色对于高水平民办高校至关重要,是学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3. 办学资源

对办学资源这一因素认知主要有5个方面,即“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社会资源”、“学术资源”、“物力资源”(见表3)。  

表3 办学资源相关节点的频次统计

image.png

资源的重要性在于其稀缺性,民办高校面临人财物短缺的困境,如何突破资源束缚、不断集聚资源,是其迈向高水平的必经之路和核心任务。资源整合是民办高校破解资源短缺难题的关键。高校发展关键在人才,没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质量发展就失去了基础。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水平,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不断整合开发财力资源,解决经费短缺问题,从行业企业引入社会资源,扩充课程、专业、科研等学术资源,解决学校占地、图书、设备等物力资源,也直接影响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一位民办高校校长直言,“许多民办高校是在一穷二白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师资是聘的,场地是租的,设备是借的,经费是贷的,办学条件捉襟见肘。在资源问题上,聪明的民办高校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共享发展理念较为超前,向公办高校‘借’资源、向地方政府‘争’资源、向市场‘抢’资源、向校友‘挖’资源。现在民办高校完全是以学养学,一年运行经费最多几亿元,而公办高校是几十亿、上百亿,资金投入就能看出来水平高低了。一所好的民办高校应该有社会资源注入。”(LWM42)

4. 治理结构

对治理结构这一因素认知主要有6个方面,即“权力运行”、“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治理模式”、“规章制度”、“组织机构”(见表4)。  

表4 治理结构相关节点的频次统计  

image.png

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离不开科学有序的运行,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科学决策、协调运转、行稳致远的保障。正如阿什比所言,“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8]举办者是学校办学资源的主要投入者和最高决策者,与民办高校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一位民办高校党委书记表示,“我国多数民办高校由个人投资举办,容易出现出资人控制的治理模式,这样固然效率高、决策快,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是容易导致广大教职工丧失话语权,只有从举办者个人集权的家长制转向现代治理结构,才能真正向高水平方向发展。许多民办高校领导班子如走马灯式换人,如果经常折腾,翻烧饼,董事会和领导班子内耗的话,那么学校就发展不好。”(LJF23)

董事会制度是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基础与核心,举办者投资办学的基本动机与法律规定之间的矛盾,易导致举办者对董事会过度控制。[9]访谈表明,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制度保证,要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必须从制度上解决学校董事会由“出资者控制”的局面,完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人治走向法治,从举办者治理走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只有完成了这种组织转型,才能真正向高水平方向发展。

5. 合法性获取

民办高校是市场驱动和政策创新的产物,多数民办高校自创办伊始就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低于公办高校,能否获得充足的合法性,对于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意义重大。高水平民办高校形成的过程就是不断获得法律和政府合法认可的过程。对合法性这一因素认知主要有5个方面,即“地方政策”、“社会环境”、“法律法规”、“评价体系”、“文化氛围”(见表5)。  

表5 合法性获取相关节点的频次统计

image.png

某民办高校董事长兼校长在访谈时指出,“民办高校的生存离不开外部环境,其发展的历史、水平、规模、质量等都深受政策法规的影响,政策法规不但决定着民办高校外部发展环境、舆论导向,还决定着民办高校能否按照教育规律踏踏实实办学育人。当政策利好时,民办高校发展就好,社会认可度也就越高,反之民办高校发展就会受到质疑。”(CXM25)。

“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显著影响地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10]访谈中,许多民办高校校长认为,规范办学来自于制度设计合理,仅仅依靠举办者的觉悟无法保障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要从制度上将各种边界划分清楚,而不是靠人的自觉来维护规矩或抗衡诱惑。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知,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影响因素由“举办者创业”“战略管理”“办学资源”“治理结构”和“合法性获取”五大要素共同构建而成。“就大学要素而言,世界一流大学与其他大学无异,包括规律、学科、人才、资源、制度与文化等。”[11]由此可见,资源、治理、人才无论对于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均十分重要,不同的是,举办者创业和合法性两个因素对于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具有独特的作用。

三、我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机制解析

借鉴社会创业相关理论,可以把高水平民办高校的生成机制分为动力机制、导引机制、发展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五个子系统。

(一)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的动力机制——举办者创业

为什么有的民办高校能够迈向高水平,而有的民办高校显得平庸?这可以从创业者和创业机会中找到答案。这里的举办者泛指民办高校董事会领导和委托代理者管理团队。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学以及大学校长的卓越行动就是“企业家精神”或“创业精神”的一种体现,德鲁克更直言:“现代大学(尤其是美国现代大学)的创建是关于企业家精神发展的最好教材。”[12]

1. 举办者创业精神

大学面临着比企业更大的变革、更多的利益冲突,综合分析现阶段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其举办者大多具备一些常见的创业精神,想干大事,敢于冒险,善于创新,有理念、愿景、激情,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信心,有着宗教般的虔诚,在困难面前百折不绕,勇往直前。[13]

无论是南开大学的创办者兼第一任校长张伯苓、厦门大学的创办者陈嘉庚、私立中华大学的校长陈时,还是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吉林外国语大学创办者秦和、黄河科技学院举办者胡大白,正是他们的创业精神在大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高水平民办高校举办者通常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把握机会,积极探索外部社会环境中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因素,他们大胆探索民办高校的经营策略,借鉴公办高校的管理模式,结合本校实际找到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创新之路。民办高等教育“陕西现象”的出现就离不开举办者们对机会的把握。

2. 举办者创业机会

高水平民办高校的生成是创业者利用外部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机会是创业的起点,机会来源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14]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民办高校提供了机遇。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的机会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需求机会。私立教育快速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的社会需求与公共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15]丹尼尔·列维将私立高等教育分为四种类型:精英/准精英型、宗教/文化型、非精英/需求吸纳型、营利型。按照该划分,改革开放后我国兴起的民办高校大多属于第三类,定位于对公办高校的补充,扩大教育供给机会,满足人民群众的高等教育需求,少数定位为第一类。

二是企业捐资投资教育的市场机会。在国家大力提倡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宏观环境下,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为民间力量投入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大型企业投资或捐资举办民办高校提供了契机,例如吉利、腾讯、碧桂园、格力等一批头部企业纷纷举办民办高校。

三是民办教育政策变革的机会。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包揽办学的局面逐渐打破,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给予热切关注和积极支持。一批民办高校借助政策契机,得以从专科升格为本科、从学院升格为大学。特别是国家相继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民办学校实行差异化扶持,为民办高校分类发展创造了机会。

四是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机会。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随着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双高计划”“产教融合工程”“国家一流专业”,民办高校迎来了与公办高校同台竞技、共同发展的绝佳机遇,能否把握住机会,决定了其能否向高水平民办高校蜕变,实现弯道超车。

(二)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的导引机制——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民办高校走向高水平不可或缺的一环,犹如大海里的灯塔,指引学校前进的方向。迈克尔·波特从产业结构与竞争优势出发,认为战略的本质就是定位、取舍和匹配。定位是高校战略管理的核心,取舍是在资源约束的环境中聚焦战略重点,匹配就是围绕阶段性战略目标和重点,动态地优化战略行动。[16]高水平民办高校重视战略管理,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

1. 成本最低化战略

高水平民办高校在保证正常运营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开源节流,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许多优秀的民办高校擅于精打细算,将资金用在刀刃上,克服办学经费紧张的难题,在学科专业建设上重点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紧缺而又富有特色的语言类、经管类、工科类专业,在机构设置和人员聘用方面,精简高效,杜绝浪费,避免经费投入大而效率产出低。例如,吉林外国语大学构建“多语种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开设20个语言类专业,成为东北地区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高校。

2. 差异化战略

民办高校向学生提供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和服务,这种特色可以给用户带来额外的价值,如果教育服务的溢出价格超过因其独特性所增加的成本,那么拥有这种差异化的民办高校将获得竞争优势。加州伯克利大学前校长说过:“世界上地位上升很快的学校,都是在一、两个领域首先取得突破。”[17]高水平民办高校往往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与同类院校实现行错位竞争,在办学理念,学科专业、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校园文化上标新立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找准市场空缺,在某一个领域塑造有标志性的特色和优势。例如,文华学院实行一人一课表、一生一规划。

3. 集中化战略

民办高校针对某个细分市场,集中精力和资源做大做强某一特定方面,形成竞争优势。高水平民办高校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专注于某一个方面做精做强,集中精力办好优势专业,而不是求大求全,紧密围绕地方产业集成集群发展,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形成特定领域的优势。譬如,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集中发展IT产业相关特色专业,7个专业被教育部获批国家一流专业,数量在全国民办高校中位居第一。

(三)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的发展机制——资源整合

1. 资源整合类型

资源依赖理论强调组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组织生存需要资源,会和环境进行互动。高水平民办高校创业者善于做“无米之炊”,采用创新的方式获取资源,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向社会争取资源。萨伊认为“企业家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和产出较低的地方转移到较高的地方”,运用新的形式创造最大限度的生产率和实效。这不仅适用于私营部门,也适用于公共部门和第三部门,有胆有识的校长用新的方式来使用资源,创造最大限度的效率和效能。[18]“创业学之父”杰弗里·蒂蒙斯认为,对初创企业来说,重要的是资源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所需的资源类型分成两类:一是内部资源,这是民办高校拥有、控制或使用的生产性资源,主要包括硬件资源、经费资源、人力资源、学术资源,具备精良的内部资源是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二是外部资源,这是民办高校生存与成长的源泉,充足的外部资源是迈向高水平的必要保障。主要包括从政府、银行、高校、行业、企业等获得的资源,如政治资源、财力资源、企业资源、行业资源等,其中政治资源和财力资源尤为重要。

2. 资源整合方式

第一,财力资源整合。大多数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学费收入,多元筹措办学经费是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基本保障。民办高校寻求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是扩大经费来源渠道的重要举措,在办学者的呼吁下,不少省份已经逐步加大经费支持力度,陕西省每年设立4亿元民办高等教育专项资金。

第二,硬件资源整合。坚持硬件先行,奠定学校发展物质基础,是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基本规律。民办高校在起步阶段偏重于硬件建设,因为“场地就是生源”,陕西民办高校高地现象正是因为其从建校开始就重视“根据地建设”,“滚雪球”式扩大办学场地,建设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生源。

第三,人力资源整合。人力资源是推动民办高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办学效益的关键要素。质量较好的民办高校汇聚了一批“双一流”大学的退休校长、书记担任学校领导,重视引进博士、教授、知名院长、企业精英等高层次人才,有的甚至柔性引进院士。

第四,学术资源整合。优质学术资源是高水平民办高校最直接、最重要的表征。优秀的民办高校会联合公办高校、行业企业,不遗余力建设和争取国家级一流专业、学科、实验室、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材、科研奖励等,在同类高校中形成竞争优势。

第五,政治资源整合。民办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民办高校发展所需资源大量沉淀在行政主管部门中。但凡发展水平较高的民办高校都和地方政府保持密切关系,一定程度上存在“共生”“共荣”现象。

(四)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的运行机制——治理结构

高水平民办高校的生成依托于内部合理的权力结构,仰赖于良序的权力运行逻辑。根据韦伯的界定,“权力即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19]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民办高校内部权力可以划分为资本、行政、政治、学术、民主五种类型,这五类权力的协调运行是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的重要基础。

一是资本权力。高等教育系统中“谁付费,谁点唱”,[20]民办高校举办者的付费手段使其成为高教系统中独特的资本代表。我国多数民办高校由企业投资举办,容易出现出资人控制的治理模式。高水平民办高校内部治理中往往能够克服资本权力带来的影响。在资源依赖理论来看,控制资源便意味着掌控权力,马克思更直言“资本本身就是权力”。[21]发展前景良好的民办高校能够规避权力集聚的倾向,举办者体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二是行政权力。《民办教育促进法》赋予校长团队的行政管理权,高水平民办高校能够坚持专家治校,按教育规律办学,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够有效落实。行政权力一般得到尊重和保障,校长任期合理,权责明晰,有为有位,具有话语权。

三是政治权力。高水平民办高校普遍重视党的领导和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级部门选派的党委书记兼督导专员认真履职,有为有位,积极履行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责任,学校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和监督重大决策,各级党组织书记配强配优,政治权力在内部权力架构中的位置逐步上移,在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中发挥独特作用。

四是学术权力。知识的专有性和稀缺性赋予教授对学术型事务的控制权。许多民办高校学术组织残缺,学术权力孱弱,学者缺乏话语权,大学应有的学术性被商业性、市场性冲击。在高水平民办高校中,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研室受到尊重,以教授为代表的学术权力在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建设、职称评审等学术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是民主权力。中世纪时期大学特别强调以师生为代表的民主权力在大学治理过程中的作用,重视民主权力是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不管他们具体的能力层次如何,大学必须是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事业”。[22]高水平民办高校公共性较强,并非投资者的私人领地,师生主人翁地位得以落实,教职工能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总之,高水平民办高校内部权力分配清晰透明,不同权力根据重要程度合理配置、相得益彰,有效制约又协调有力,多元主体和多元利益共享共治,能有效规避一般民办高校存在的资本权力过大、政治权力弱化、民主权力虚化等问题。

(五)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的保障机制——合法性获取

英国学者Ronald Barnett指出高等教育存在“合法化危机”,无法满足社会的期望,在认识论和社会角度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由此必须采取措施努力摆脱危机,使得高等教育合法化。[23]当前学者们划分合法性普遍采用Scott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种:一是规制合法性,它主要反映组织与政府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的一致性程度;二是规范合法性,它反映的是组织与社会规范、政治意识形态、价值观等的一致性程度;三是认知合法性,它主要反映社会公众对组织接纳与认同程度。[24]民办高校处在复杂的社会系统中,政治、法律以及文化等领域形成了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场域。高水平民办高校提升合法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获取规制合法性。高水平民办高校规制合法性的获得主要通过对立法部门、立法过程施加影响,典型方式有:向立法部门内部的民办高校代表寻求帮助;联合行业组织,共同发声;利用行政部门的关系网络,与立法部门建立联系表达诉求。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式可以对政策制定施加影响,如请专家学者发表观点来表达利益诉求,通过新闻媒体对政策施加影响。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制定及修改过程中均有民办高校奔走呼吁,以期提升民办高等教育的规制合法性。

二是获取规范合法性。民办高校寻求规范合法性主要表现在模仿具有较高社会信誉度的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管理制度、学科设置等。譬如,西湖大学借鉴世界一流私立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制度,构建一种“理性神话”。福耀科技大学采用民办公助模式,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可。办学水平相对较高的民办高校对建立党团系统非常积极,建立各种与公办高校同样的职能部门,使学校在形式上归属于正统体制下,在象征意义上意味着党和政府对学校的承认。

三是获取认知合法性。长期以来,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偏见根深蒂固,因此获取认知合法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最常见的方法是“与社会信誉度或政治地位高的人或机构建立联系,借用他们的社会信誉和政治地位提高学校的社会信誉与政治地位,进而形成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25]高水平民办高校经常请党政领导干部、知名专家学者、公办高校领导到学校参观视察、发表讲话、担任职务,主动为政府和社会服务,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开发和维护同政府的关系网络。

四、我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机制模型

通过分析发现,我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的生成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创业者进行战略管理、资源整合、治理优化和获取合法性的过程。

我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的生成机制主要包括五个子系统:民办高校的创业者即举办者、董事长和委托代理者校长是掌舵者,对于高水平民办高校的组织诞生与成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外部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创业机会,创业者凭借企业家精神,及时识别、把握机会,促进民办高校不断发展跃升。战略管理有助于民办高校明确办学愿景、使命、方向、规划、路径,适应环境变化,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引领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资源整合是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的中心任务,充分整合、利用、开发校内外资源,解决发展中普遍面临的资源困境,对于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具有基础性作用,物质、经费、人力、学术等资源集聚的过程就是高水平民办高校形成发展的过程。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的“压舱石”,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有利于在举办者与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保障学校决策、执行、监督有机结合,促进学校高效运行。合法性获取是民办高校组织成长的必要保障,有利于政府、社会、同行增强对学校的认同,使学校发展更加符合法律、政策、文化的认可。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坚持双重逻辑,既要遵循教育逻辑,恪守教育使命,秉持公益导向;又要遵循市场逻辑,把握市场规律,整合市场资源。若不遵循教育逻辑,民办高校就会出现背离教育初心;若忽视市场逻辑,民办高校就会一味“等靠要”,难以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双重逻辑的良性互补,既可以实现公益性和市场性的共融共生,又保证学校存活壮大且不发生“使命漂移”。[26]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尝试建立我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的生成机制模型。

image.png

我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机制模型图 

总而言之,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既是高等教育系统高质量发展的紧迫需要,也是民办高等教育自身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质量教育体系体现了内涵发展的理念,更加强调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而不是规模扩张;更加强调内涵发展,而不是外延扩张。[27]展望未来,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民办高校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实施“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工程”,助推内涵式发展。[28]借鉴现有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经验,切实强化内涵建设,树立质量意识,夯实质量底线,加快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高校,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钟秉林.民办本科院校要拓展办学视野聚力高质量发展--本轮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22,No.345(05):1-7.

[2] 董云川,罗志敏.高水平大学建设:一种新框架和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06):49-55.

[3] 毛基业,赵萌.社会企业家精神:创造性地破解社会难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7.

[4] 王建华.以创业思维重新发现大学[J].教育研究,2019,40(05):103-112.

[5] 陈文联.举办者视阈下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制度的调适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8(05):88-91.

[6] [美]W·理查德·斯科特.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M].高俊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3.

[7] 乔治·凯勒.大学战略与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M].别敦荣译.青岛:中国海洋出版社,2005.

[8] [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徐辉,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21.

[9] 王一涛,刘继安,王元.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实际运行及优化路径研究[J].教育研究,2015,36(10):30-36.

[10] 方芳,钟秉林.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研究,2011,32(07):35-42.

[11] 眭依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六要素[J].探索与争鸣,2016(07):4-8.

[12] [美]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蔡文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28.

[13] 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75.

[14] Zahra S A.The virtuous cycle of discovery and cre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08,2(3):243-257.

[15] 阎凤桥,林静.商业性的市民社会:一种阐释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特征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2,33(04):62.

[16] 刘献君.论高校战略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06(02):1-7.

[17] 马陆亭.科学技术促进中的高等学校架构[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4.

[18] [美]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M].周敦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5

[19] [美]弗兰克·帕金.马克思·韦伯[M].刘东,谢维和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81.

[20] [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9.

[21] 刘志洪.驾驭与超越:当代中国应对资本权力的核心理念--基于马克思的资本权力思想[J].理论与改革,2018(01):104-113.

[22] [美]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M].蓝劲松,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7.

[23] Barnett R A.Higher Education:Legitimation Crisis[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1985,10(3):241-55.

[24] 厉杰,吕辰,于晓宇.社会创业合法性形成机制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30(02):148-158.

[25] 郭建如.民办高等教育地域性发展的多维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06):44-52.

[26] 阙明坤,王佳桐,周瑜.公益创业视域下民办高校的使命冲突与价值坚守[J].大学教育科学,2022(03):110-119.

[27] 管培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的奠基工程[J].教育研究,2021,42(03):12-15.

[28] 阙明坤.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1,666(06):57-58.

(高教研究前沿)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11630;累计访问人数:62195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