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的是君子之道,是一种文化使命,是“成人”的问题。中国现代大学的人文底蕴和泱泱之风要从这里找到源头,并不断传承弘扬。
由于多种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对知识性的追求,而相对忽视对人性和人生的观照,尤其是忽视对人的善心、善言、善行的培植和倡导。正因为这种缺失,造成一些学生价值取向不清、人生方向不明、生命意义不晓。在一些年轻人中,甚至存在着彷徨、不安、寂寞、郁闷、孤独的情绪和心态,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举动,甚而引发令人难以置信的极端事件。这应当引起每一位大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反思。那么,为何形成这种现象?又如何避免和化解大学校园中的各种不良行为甚至恶性事件呢?
一所大学,应当成为培养“真善美”人才的圣洁之地。一个大学生,必须认真思考和领略真善美的内在价值。在你们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时,我想以一位学长的人生体验和大家谈谈怎样止于至善、循“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的是君子之道,是一种文化使命,是“成人”的问题。虽然古人所谓“大学”,与现代兴办的“大学”是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