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6-5 点击数:14671

 

段从宇  阙明坤

(1.深圳大学 湾区教育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60

2.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摘要: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的重要讲话,采用政策文本分析的逻辑思辨,集中梳理阐释“什么是教育强国、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并就其间隐含的建设教育强国的相关原则、理念导向、分项任务、推进举措等做归结阐述。

关键词:教育强国;基本内涵;价值意义;应然样态;推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0 - 0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科学回答了建设教育强国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亟待我们在理论上完整准确地加以理解领会,进而在实践中予以更好地深化运用。从历史源流上看,自上世纪末教育领域零星提出“教育强国”建设事项以来,教育强国建设先后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专题”“教育强国建设专题”方面得以持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1】。但聚焦建设教育强国实践,“什么是教育强国、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问题,始终是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需予以全面把握和科学解答的根本性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把握和解答上,尽管当下已有较大数量的相关文章[1]就“教育强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教育强国建设的概念内涵”“教育强国建设的指标模型”“教育强国建设的问题制约”“教育强国建设的实施路径”“建设教育强国的内涵特征”等主题进行了深化探讨。但从根本上看,这些探讨更多属于不同研究者各有侧重、各依所据的学理阐释,总体上未形成教育强国建设根本性问题的一致性认识,不同观点的碰撞甚至是论争仍持续存在,且国家层面亦未见集中的政策性解答和阐释。有鉴于此,本文特以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就建设教育强国的讲话为基础,尝试理解其间所蕴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根本性问题解答意蕴。

一、回归本源:明确什么是教育强国

什么是教育强国的问题,本质上就是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认识问题。按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系列决策部署和系列论述阐释看,建设教育强国这一系统工程具有两个维度的基本内涵。

首先,在系统的结构样态上。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在此次讲话中,明确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教育强国指数”【2】统合维度归结了教育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格局性变化。客观来看,这一解构既隐含着系统规模的问题,也隐含着质量水平的问题,还兼有强国指数的特色评价问题。从这种解构出发,我们应将“教育强国”理解为国家的教育“强”,即一个国家强大的教育发展,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方面具有较优的整体样态。

其次,在系统的功能发挥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要“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3】。这一解构既从“教育之力”的角度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以教育的个体功能发挥为基础,隐含的是通过教育在受教育者人力资本增值、思想观念塑造、劳动技能提升方面更好发挥个体功能;同时也从“教育之强”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以教育社会功能输出为核心,隐含的是通过教育在全体人民的富裕富足、在国家的强盛发展方面更好发挥社会功能。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强国”还隐含着教育促进国家“强”的行动本意,即通过教育事业发展来支撑和服务国家的强大,表现为教育在强大国家建设中全面而有力的支撑。

综上,我们应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学界部分研究对“教育强国”究竟是“名词”还是“动词”的理解和论争,本质上属于对“教育强国”这一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人为割裂,其还有相当的完善和深化空间。必须承认,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系统,“教育强国”是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的有机统一,“建设教育强国”是系统结构样态优化与系统功能优化的有机统一。故此,在当下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建设教育强国系列实践中,我们亦需要科学把握“教育强国”结构样态和功能发挥的有机统一。一方面,以党的全面领导来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强盛发展;另一方面,以强盛发展的教育事业更好地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尤其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始终将教育强国的功能发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二、回应使命:明确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

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的问题,本质上即教育强国建设的意义探究问题。前述“什么是教育强国”部分“教育强国是其系统结构样态与功能输出有机统一”的认识指明,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绝不能单纯为了建设而建设,而是要跳出教育事业发展看教育、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看教育、放眼全世界范围看教育,科学审视其背后深层次作用发挥。为此,尤需完整回应建设教育强国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只有这个必要性和可能性得以确立,建设教育强国的意义才能得到更好彰显。

从必要性角度看,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长期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论是放眼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还是聚焦中长期目标,其本质上都是一种持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社会实践。从哲学上看,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被现实社会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离开了人,社会实践也就不可能存在。以此来看,中长期目标乃至是远大理想的实现,最关键问题就是后继有人的问题,且从我们长期坚持的教育方针【4】看,这个后继有人的“人”要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隐含的是完整的人,而完整的人的塑造,靠生产劳动不行,靠无为而治不行,归根结底只有靠教育的濡染浸润才能实现,即所谓的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塑造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因此,我们的后继有人必须依靠教育,只有切实依靠教育,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也只有依靠教育,我们才能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真正地后继有人。

从可能性的角度看,教育究竟能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发挥作用?只有回答好了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强国建设才有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一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讲话中明确指出:“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5】。可见,既然“强”的教育可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发挥先导作用,可以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可以更好地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可以支撑起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的更好发力。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其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就是要建成教育强国,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三位一体支撑。换言之,也正因为“强”的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在走向国家强盛的“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共同富裕方面”等发挥多维的积极助推作用,所以我们应积地建设教育强国,持续地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三、立足应然:明确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

要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问题,本质上是我们的“教育强国”的应然状态和理想状态的具象描述问题。教育作为一项全人类共有的事业,世界各国概莫能外,故“强”的教育应该是具有共通性和普遍性的,至少世界范围内的各教育强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比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不同国家的发展定位是不一样的,这也就造成了每个国家在通过强的教育来支撑和服务国家的强盛上,其总体定位和目标任务必然存在差异,隐含的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问题。

从特殊性看,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故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必然也是要具有中国特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这是我们教育强国的底色。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内容,对这个底色的评判与识别有几个核心的依据。一是在组织领导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二是在建设的目标任务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三是在建设的使命和路径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要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四是在功能发挥上,我们建设教育强国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而是要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而所有的这些内容,归根结底都是要最终落脚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来。换言之,我们的教育强国最终输出的教育,必须是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评判是否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点。

从普遍性上看,对要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的解答,核心就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评判和识别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问题。在本质上,结构样态“优”了,功能输出“强”了,则统一于这个结构和功能的教育强国无疑也就是理想的教育强国了。从国际可比的角度,借鉴世界其他教育强国的经验以及现有研究,我们可采用“教育强国指数”来做教育强国建设做相应的定量描述参考。在具体的指标维度上,除现有研究提到的“教育公平、质量水平、服务能力”三个维度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教育基尼系数、高等教育留学生占全球留学生比例、适龄人口高中阶段完成率、2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毕业生中STEM学科学生占比、每百万人口中研究人员数、数字化人力资本、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占比、高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等14项指标外【6】我们还应切实跳出教育看教育,在“不同教育层次受教育者的认知技能得分、一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一国的国际人才汇集程度、一国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等维度上进行可能的拓展考量,进而更加科学全面地厘定教育强国的应然状态。

四、聚焦本然:明确怎样建设教育强国

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的问题,本质上就是体系化地朝向建成教育强国目标不断努力、不断迈进的问题。客观来看,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才能保障这一系统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阐释,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做聚焦思考。

首先,在建设教育强国的相关原则方面。一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二是要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三是要坚持系统观念,把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其次,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理念方面。一是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二是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

再次,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分项任务方面。一是要聚焦基础教育的“基点”作用发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二是要聚焦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发挥,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三是要聚焦非学校教育的“溢出”效应发挥,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

第四,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推进举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二是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三是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四是要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五是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六是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七是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八是要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九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十是要促进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8】

最后,诚如教育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指出的那样,“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集体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以教育强国建设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殷切期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追求,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真理的光芒,极具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必将在指引我国教育强国建设中迸发出强大的思想伟力”【9】。因此,即便本研究的理解阐释是不完整、不严谨,甚至是有失偏颇的,但聚焦未来的教育强国事业发展,我们每一个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都应立足自身的主责主业,不断深化对国家建设教育强国顶层设计的认识理解,不断拓展建设教育强国各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思考。譬如,聚焦 “教育强国建设的国际比较和国际经验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深层探讨世界不同国家教育强国与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互动演进,探讨教育强国与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问题,探讨教育强国与世界科学中心、经济中心、教育中心的关联问题;又如,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水平的综合测度与科学评价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深层探讨教育强国的基本构成要素,深层探讨建设教育强国的影响因素等,明确教育强国建设的定量测度与定性识别问题;再如,研究“建设教育强国的具体任务和重点导向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深层探讨未来的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以哪些关键内容为支撑,需要聚焦哪些方向、哪些工作重点持续发力才能建设好教育强国;抑或,关注“建设教育强国的超前布局问题”,在这一过程深层探讨未来教育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未来世界各国的教育竞争应该可能在哪些领域展开?我们要如何超前布局和积极作为才可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深层探讨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在哪些未来竞争领域做好服务和支撑,进而才能更好地发挥好教育支撑和服务国家强盛的功用……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希冀通过这些问题的不断研究深化,帮助我们更加完整准确地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最终更好地参与和实践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强国事业。

参考文献

[1][2][3][5][7][8]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指明教育强国建设方向.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3868.htm.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4] 胡莉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变迁的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9(02).

[6] 中国教科院课题组.建设教育强国:世界中的中国[J].教育研究,2023(02).

[9] 高毅哲.不断拓宽教育工作视野格局 增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N].中国教育报,2023-05-31(01).

 

Fundamental issu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socialist education count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uan Cong-yu   Que Ming-kun

(1.Shenzhen University Bay Area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henzhen 518060, Guangdong)

2.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058)

Abstract: PresidentXiJinping delivered a vital speech, the development of a powerful country in education, in the fifth Political Bureau learning collectively. This study adopted content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the current issues. It aims to sort out and explain what is a powerful country in education, why need to build a powerful country in education, what kind of country in education to develop, how to develop a powerful country in education and other fundamental issu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country in education with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principles, orientation, various tasks, and 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powerful country in education.

Key words: A powerful country in education; Foundational connotation; Significance in value; Expectation patten;Improvement method

 



[1] 注:2023530日,在中国知网上以“教育强国”为检索词进行“篇名”检索,共有766条检索结果;以“教育强国”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共有3696条检索结果;以“教育强国”为检索词进行“关键词”检索,共有810条检索结果。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12650;累计访问人数:62508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