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熊丙奇:留住顶尖人才须培植公平土壤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6-13 点击数:3659

     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近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指出,当前国际人才竞争越发激烈,必须以更加灵活的政策和机制积极参与竞争。

  顶尖人才的流失,当然值得高度关注。当前,为了让顶尖人才回归,我国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在今后的推广上仍不乏调整的余地和空间。

  在有关部门看来,防止人才流失最好的办法就是有针对性地推出引进计划。然而,恰是这种人才计划思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让顶尖人才自愿回归,且把我国作为事业发展沃土的基本生态。

  对于我国顶尖人才流失的现状,有关部门应该分析深层次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采取点对点的引进办法,这些引进办法即便再灵活,也无法改变其行政性色彩。

  在笔者看来,我国最缺的是让每个人才公平竞争的人才发展环境。具体表现在,不同院校、科研机构有不同的级别、层次,而由于院校的等级不同,在其中工作的教师、科研人员的地位也不同——公办院校的教师,相比民办院校的教师,有编制、福利的优势,在评职称中也被优待。在“985”“211”院校的教师,获得课题、经费的机会要远高于其他学校的教师。除此之外,在同一个单位内,教师、科研人员还被各种学术头衔、职称分为不同的等级,一校之内就能排出院士、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等座次,而教育资源、学术资源都朝少数有头衔的人身上集中。青年教师通常生活在学术圈的最底层,在漫长的等待中经历媳妇熬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53019;累计访问人数:83687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