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协会新闻

胡卫: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教育类型不能替代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0-19 点击数:14389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卫长期关注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建言。履职十年来,他做了大量调研和探索,基本每年都提交有关职业教育提案,包括“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拓展产业人才培养渠道”“警惕职业教育升学导向”“完善高职扩招工作”“支持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推进普职融合”“推行‘学徒制’”等,这些提案均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无标题.jpg

胡卫是职业教育的观察者、参与者,也是十年来职业教育发展成就的见证者。近日,红星新闻对话胡卫,请他回顾十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成绩,也分享了对热点问题的看法。

谈十年变化:

职业教育与党和国家事业相呼应

胡卫告诉记者,十年来,中国职业教育最大的变化就是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相呼应,与人民群众的诉求相匹配,也与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地位相契合。

他解释,“职业教育首先是民生工程。它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相关,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社会,特别是最近十年来这种联系越发紧密。以前人们认为中考以后把成绩差的学生分流到中职,是低人一等的。但是十年来的改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转型,以及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形成,发挥的作用都是任何其他教育类型所不能替代的。”

胡卫举例谈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到日本等一些国家出差,在商店里很难找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现在,世界各国的日用品、工业产品,都离不开中国制造。在这样一个崛起的制造业大国,要有与之匹配的大国工匠。大国工匠的塑造正是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结果,包括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与职业教育发展分不开。

尤其让胡卫感到振奋的是:“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特别是今年5月份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这是26年来首次修订,把这么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做法、思想做了总结。把党和政府的关切,民生关切,代表委员心声诉求做了集中反映,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是一个集大成之作。新法的颁布既是收获,也是播种。”

胡卫提到,人们现在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这个重要性不光体现在对人的培养,体现在就业还是升学的选择中,职业教育还事关一个制造业大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

谈就业升学:

两者兼顾才是“知行合一”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应该重视就业还是应该重视升学各界声音不一。职业教育的定位应该是什么,应该培养学生哪些素养?在胡卫看来,职业教育既要重视升学又要重视就业。职业教育不光是技能教育也不光是文化知识的教育,职业教育要两者兼顾,既要学习文化,也要学技能和技术。

胡卫介绍,1917年5月份,黄炎培先生创办中华职教社时就提出手脑并用,双手万能,还提出最重要的素质是“敬业乐群”。对于无业者,职业教育的重要导向就是就业。这是职业教育最主要的功能——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是职业教育的第二个要求,要让人爱岗敬业乐业。所以归纳起来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敬业乐群”。

胡卫说,要让人到了岗位上,热爱岗位、投身岗位、钻研岗位,自身的素质要跟岗位要求相匹配。在这个岗位当中跟同伴友好相处,要有合作精神、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能力。所以,职业教育只教技能是不够的,既要学习文化知识,也要有动手能力,达到“手脑并用” “敬业乐群” “知行合一”。

胡卫认为应该把职业教育升学的“断头路”也补齐。在今年“两会”的委员通道,胡卫就提出,要破除体制障碍,既要实现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的横向贯通,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也要纵向要畅通,要打通断头路,畅通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升学渠道。“特别是要以能力和实操为导向,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并使它成为职业本科、职业专科招生的主渠道”,“不排除普通高校,像清华、交大等名校的技术、技能专业,也可以通过职教高考来遴选优秀学生”。

胡卫说,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是简单的技能教育,不需要很高学历。从世界经验来看,职业教育一定要把就业与升学兼顾起来。既要让学生能够就业,又要让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需要专业知识的时候,能够回炉到学校,这就是“工学交替”。对于制造业大国培养的大国工匠来说,不能只有学术教育这一个上升通道,还要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这也要求学术型大学与技术应用型大学两条轨道既要纵向打通,又要横向贯通,交叉发展。

谈改革:

航道已打开,职业教育的前途将更光明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谈及此问题,胡卫表示,此前职业教育的教师评价体系沿用了普通教育体系,还存在“唯分数”“唯文凭”“唯帽子”等现象,学历越高的教师录取条件越好,这实际上与职业教育的追求不一致。同时,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也不断丰富,有“双职称”“双证书”“双能力”“双素质”和“双元说”等各种定义,其本质均指向教师“教育性”“专业性”与“职业性”的渗透融合。但是相关制度、政策门槛,譬如行业企业的技能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必须要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等等,不利于行业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引入学校。因此,能工巧匠进入学校涉及到的教师资格证制度、人事制度、社保制度等政策障碍还有待拆除,要真正把职业院校引进人才的“玻璃门”,变成“旋转门”。

对于职业教育的未来,胡卫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已经指明了发展方向。可以说,航道已经开通,坚冰已经打破,职业教育曙光在前。职业教育有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积累和十八大以后的成果,特别是在体制机制方面的不断突破,进一步扫除包括用人制度、评价制度等方面的障碍,职业教育的前途将更光明。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大国工匠对世界的贡献度越来越高,这也会倒逼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这都预示着职业教育有一个很好的未来。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特约记者 刘利影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4550;累计访问人数:6284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