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左昌伦: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5-22 点击数:4280

教育应当以引导学生成人为第一要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根本目的,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人性美好、人格健全、人生幸福。 

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

  一 

  无论教育如何变化,有一点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必须以人为归依。 

  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必须目中有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教师的劳动中,最核心的是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活生生的人。教育应当以引导学生成人为第一要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根本目的,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人性美好、人格健全、人生幸福。这是教育的价值所在,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目中无人的教育,不仅不人道,容易使教育走向自己的对立面,甚至还会使教育失去存在的意义。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一段教育历程,便是一段生命历程。教育应建立在敬重生命、珍爱生命的基础之上,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学生的生命宽度,从而使学生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从本质上看,教育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行为,而是一种深切的生命关怀。 

  二 

  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这种关怀,既是对学生自然生命的关怀,也是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关怀。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是身体与心灵的和谐。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当尊重生命的完整性,既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又关怀学生的精神生命;既重视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又重视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既遵循学生的生理发育规律,又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由于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目前中小学还存在着不少漠视学生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现象。这样的教育,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淡忘了生命的成长,只是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这样的教育,不是关怀生命的教育,而是畸形的教育。 

  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这种关怀,既是对学生未来生命的关怀,也是对学生当下生命的关怀。 

  生命是活在当下,而导向未来。我们的学校教育既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未来而忽视学生的当下,也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当下而忽视学生的未来。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未来,只是强调今天的教育是为明天的幸福奠基。在许多人眼里,教育就是高分数,就是好大学,就是好工作,就是高收入。这种理念固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是片面的,容易将教育引向顾此失彼的境地。其表现为学生只盯着分数,学校只盯着升学率,不惜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不惜以牺牲学生当下的幸福为代价。尤其是近年来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口号的误导,不少孩子一上幼儿园便背负起沉重的学习压力,以致出现了童年恐慌现象。这种以明天的幸福为诱饵的教育,剥夺的是童真和童趣,抹杀的是儿童生活的独立价值。 

  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这种关怀,既是对学生群体生命的关怀,也是对学生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53061;累计访问人数:83688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