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刘日:建议对民办义务教育分类施治、逐步调控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9-3 点击数:12692

题记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2021年成了教育大变革的一年,“双减”、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民办教育发展规范调整、高中阶段普职分流、校长教师轮岗等教育新政密集出台。其中,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的舆论一直备受关注。四川、湖南、江苏等省明确提出不再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调减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占比,其中省域内不超过5%,县域内不超过15%等。这些文件是各地对5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的地方性、具体化的落实措施。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未来发展的政策导向,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百年大计。

     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教育仍然相对匮乏

    受地理环境、教育政策、经济水平、人口结构、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各地分布差异比较明显。
中西部区域、四五线城市和县城及乡镇,教育资源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较低,孩子们很难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
北上广深及省会城市、沿海城市区域的教育资源充足,师资水平高,孩子们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信息社会的技术加持下,社会认知水平提升,欠发达区域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城市的群众非常渴求优质的教育资源,对教育资源的均衡性、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格外敏感,而教育本身,对于区域整体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也会更加明显。
   

 二、教育的重要性是全民共识,但多数家庭缺乏有效管理能力
   

 当前公众对教育的认知已经有了很大提升,教育的重要性也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但是现状不容乐观。一线城市家长的素质、能力、经济条件能够充分胜任对孩子的家庭辅导,而县级及以下乡镇的大部分家庭对孩子尚缺乏有效的管理能力和精力。大部分家庭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孩子跟随老人生活。老人文化课知识不足,又缺乏正确教育方法。即便父母勉强将孩子带在身边,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辅导也往往有心无力,只能托管或送到培训机构。所以大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焦虑的、渴望的。
  “双减”政策取消了学科类集中培训,很多家庭对于孩子的辅导演化成老师的私教小课堂,甚至是一对一辅导,无形中更增加了家庭负担。在中考全省、全市一张卷的情况下,城乡孩子因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的成长差距格外显著。对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庭最大的事。孩子们在接受基础教育的起点上就拉开了距离,这是有损教育公平的关键问题。

      三、教育的发展要与城镇化进程匹配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让教育与城镇化进程和谐同步成为不可回避的民生命题。
       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 5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 60%。这给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集中体现在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优质教育更是短缺。
      以衡水为例,2022年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者约有 36.7万人左右,近年来自二胎、三胎政策放开,生育率又持续上升,就读学生大幅度增长。2022年衡水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显示,参加中考的孩子约有6.95万人,公办普高招生约2.05万人。在取消民办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后,大量学生求学无门、就学困难。公办教育难以满足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就学需求矛盾凸显。这归根到底是政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基础教育的需求,因为公办教育很难兼顾不同阶层、不同家庭、不同学生对教育多样性的需求。
      教育是最基本的民生,教育优先也必然是城镇化所应遵循的准则,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允许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才能有效缓解教育资源短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未来教育的品质需求将不断增加。优质的民办义务教育,既能丰富社会教育资源供给,还能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义务教育的多样化可以充分促进教育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和谐共生。

      四、民办义务教育也是社会主义教育

2002 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民办教育蓬勃发展。据统计,到 2020 年底,全国共有民办学校 18.67万所,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功不可没。在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方针的指引下,民办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层次类型多样、结构功能完备、充满生机活力。
    公办教育、民办教育虽然所有制性质不同,但从教育的使命出发,目的是一致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党组织都比较健全,由党组织把关定向,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指导,守法施教,接受监管,保证教育质量,不会偏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国家倡导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民办义务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民办义务教育不仅可以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为群众提供选择性的教育服务,提升社会福利水平,而且能够创新教育机制,突破公办义务教育办学死板和平庸化的体制瓶颈,有利于最终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衝发展,和公办教育一起搭建更为健康、更有利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

       五、优秀的民办义务教育符合教育规律,有市场需求和生命力

民办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多中选优、规范发展的过程,缓解了目前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义务教育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为义务教育事业注入生机活力和竞争力。在满足不断扩大的人民对高品质教育需求的同时,民办义务教育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创造更多内需,有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衡水是民办教育大市。调研发现,当前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还是要立足实际。“衡水教育模式”是在当地的地域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思想理念等复杂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截止 2021年底,衡水民办学校达到40多所。使衡水教育辉煌的不只是“衡水中学”,还有一批历经时间检验、坚持正确办学、用心做好民办义务教育的学校,同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衡水泰华中学、衡水滨湖志臻中学等。按照现代教学标准,这些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高规格的校舍、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教学成绩和素质教育成果显著,在衡水乃至河北省影响力大,口碑好,对平衡教育资源、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办学校按照“一校一案”要求,通过打造“高、精、优”的教学,发展特色教育,为广大家长提供了主动寻找优质教育的机会,使各阶层的家庭享受到更加平等的教育服务。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缓解了社会各阶层家庭的教育焦虑,给众多家庭带来希望。
    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政府加强对民办义务教育的规范,是履行义务教育责任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当下教育市场的供需关系,是深化教育体制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六、优质民办学校创办者兼具企业家的胆略和教育家的情怀

         在管理机制上,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有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也能保证学生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兴趣爱好,并为他们的升级进步奠定了必要而坚实的基础;在师资建设上,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企业化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解决了公办学校因编制问题学科类缺编、结构性缺编产生的教师不足问题,还带来了大量劳动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通过高效的激励措施,确保人尽其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夯实教师队伍爱岗敬业的基础,不断提升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真正用心去关爱学生,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优秀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综合了企业家的科学管理和教育家的情怀远见,必定更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更想把学校办好。

以衡水滨湖志臻中学为例,该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励志教育,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潜质,因材施教,使其各项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学校从教室、宿舍、廊道、食堂到校园的每一个细节,建立了细致详实的校园文化体系,全方面提升学生素质。调研中,众多家长反馈,每次放假回家都发现孩子的成长变化很大,会整理内务了、主动帮父母做家务了、亲子关系改善了等等。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质的变化。环境改变人,尤其在学生时代,一个坏孩子到一个好的环境里会变好,一个好孩子到一个坏的环境里也会变坏。
      民办学校的法人性质也决定了他能让仅有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很少流失和浪费,对培养师生的清廉品质很有益处。
      好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仅拥有优秀的教研成果、良好的师资力量,还有优质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严谨的办学态度和严明的校园纪律,真正杜绝了校园暴力及其他乱象,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范、正能量、有特色,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应该通过政策引导,让它们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为了规范民办教育,优化教育生态,接连出台新政,对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比例,做出了“一刀切”的限定,使得全国各地大多停止审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存量学校或者转为公办,或者停止招生,或者缩减招生规模。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认为,“一刀切”的限定,容易引起社会波动。因为目前全国省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占比情况差异较大,一些民办义务教育比例偏高的地区统一消减规模,意味着急需新增一大批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但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和编制根本不能支撑,尤其是四五线城市、县级城市,更是捉襟见肘。
      对于民办教育的比例管制,既不符合市场经济基本的制度要求,也违背常识,脱离实际。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对私立教育设置比例的先例。广东在东莞等珠三角地区,民办学校学生占比普遍在30%以上,还有很多县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占比60%以上。浙江省小学是14%,初中是19%,这么大的比例怎么能限至在5%呢?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指出,我国的教育新政,首先必须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保护私人财产,保护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即便要做出一些政策调整,也应该是尊重历史、遵循现实,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前提下,做到通情达理、合情合理,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完全罔顾法制社会的规则,违反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何况,目前问题太多,一是,公办学校没有短时间内做好接收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的能力,不管是学校硬件还是教师队伍及学校管理理念,都还没有做好准备,而且众多家长有寄宿的要求,这就要求公办学校在财力投入、管理体制等各方面要有大的动作,要有不同以往的重大改变才行;二是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成为老百姓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若停办或转公,极易引发群体事件,且学生家长对于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客观存在,仅靠公办学校难以满足;三是,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强行“一刀切”,只会造成民办教育资源的浪费,许多民办学校高标准的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体育馆等资产将会大量闲置,大量教职员工面临失业困境,最重要的是重新加大了“上学难”的社会矛盾,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
      

七、让优质民办学校健康发展是个重点课题
     

无论是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看,民办教育仍是国家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治优势明显,治理能力日新月异,管理体制效能突出,完全能够把握民办义务教育的办学方向。
      规范民办教育,能够让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平等竞争,对民办教育的长远发展是好事。但面对该阶段的民办教育政策越收越紧和预期的不确定性,民办学校的创办者、管理者、师生、家长,在现阶段普遍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焦虑和不安。
      众多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举办者,对党和政府的重拳施治非常拥护,但是也希望国家在对民办义务教育的治理中,允许各地方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资源配置情况,确定合理的民办教育规模,在出台政策上,回归理性、分类施治、逐步调控。
      我们在衡水调研中了解到,像衡水滨湖志臻中学的举办者,是位有家国情怀、教育情结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发自内心的感悟是因为受到良好教育、读书多才走到今天。基于衡水多年以来形成的衡水管理模式,多修一间教室,就能让更多的孩子改变命运。
      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短缺,坚持办好优质民办义务教育是能力更是一种使命。教育的真实意义并非清北论,而是立德树人,坚持正确的办教育,办正确的教育,办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在这样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上学的孩子们,不一定都能考上清北,但可以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且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通过养成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
      对于在推进规范民办教育的过程中,怎么让这些优质的、规范的、老百姓信得过的民办学校健康发展,给他们一个好的未来,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我们应该基于不同地域特性及教育需求,考虑民办教育发展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支持与规范民办教育”的大环境下,因地制宜,因校施策,避免简单化、“一刀切”,逐步消除社会矛盾,确保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能够平稳有序地实施。
      

 、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制度和文明社会进化的共同选择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均受教育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步程度,教育真实意义就在于此。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办优质教育,利国利民,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好的民办义务教育不可或缺。
和任何改革一样,教育体制改革的道路也不会是平坦的,笔直的,受左的或右的干扰出现点曲折是正常的,但民办教育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因为教育的发展要跟社会发展相协调是教育的基本规律。随着文明社会的演进,教育必然是多样性、多元化的。
      就全国而言,短期内民办教育将会受挫,就具体地区而言,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多样化优质教育的需求,坚决支持民办教育,是非常明智的。中期政策有惯性、不确定,但长期远景一定光明灿烂。因为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制度和文明社会进化的共同选择,它符合教育发展的方向,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更符合人类发展的方向。

    (作者:国务院参事室原特约研究员 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 刘日)

    (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5077;累计访问人数:6301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