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学校特色 > 校园资讯

学校特色

    天华学院举办“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论坛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8-30 点击数:4420

      

    本网讯(天华学院消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 8月26日下午,“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召开。本次论坛由天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上海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上海市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协办。

     无标题.jpg

    校党委书记陆建非,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熙国,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深教授鲁品越,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教授孙叶青,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及全国其他地区本专科院校近180位教师齐聚云端,围绕“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展开深入研讨。本次会议共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交流发言、理论讲堂四个环节。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丁彩霞主持开幕式。

    陆建非首先对市教委领导、各个高校专家及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陆建非指出,教育部等10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推进“大思政”建设,非常鼓舞人心。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青年学子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希望本次论坛能够成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以此汇聚发展动能,进而推动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既是我们党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和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作为上海的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发挥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的独特优势,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展示上海高校同时代、国家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新气象。在上海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内容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师队伍等整个“大思政课”工作格局中,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将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课建设的规律有机衔接。

    会议第二阶段的主旨报告,由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副教授游昀之主持。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品越教授围绕“伟大建党精神与两类民主制度的根本区别——澄清关于西方民主的糊涂观念”做主旨报告。鲁品越指出,伟大建党精神以精炼的语言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结构与精神境界,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经过反复斟酌、凝练得到的,是贯穿100年历史的党的灵魂。伟大建党精神保证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民主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全过程民主。离开党的领导,社会一盘散沙,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一句空话。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丹系统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产生发展、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并对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深入阐发。张志丹指出,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理论渊源,根植于百年党的伟大奋斗实践,同时充分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并具有包容开放的世界眼光;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理想信念,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政治担当、人民立场、价值追求,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最新总结概括和提炼。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面对百年变局,立足民族复兴,必须弘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绵延发展。

    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张旭主持了会议第三阶段的交流发言,5位来自上海民办高校的优秀教师分享课程教学经验,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上海市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授宋艳华进行了精彩点评。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接剑桥就“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民办高校思政教学路径”进行主题分享,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对于时政素材中法治元素的选取充分遵循法治元素的价值导向和政治规则,引导学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胡银平立足本校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经验,分享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牛风学就我校依托思政课教学开设党史教育系列课程等实践经验,指出在课程实践教学中,要依托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将党史资源与“纲要”课内容有效结合。在点评环节,宋艳华指出,五位老师的发言体现了“融入”这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从学生视角出发关注教学中知、情、意三者的结合,表现出了一定的创新之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融入的有机性、系统性和有效性,融入方式要灵活多变,融入载体要丰富多样,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达到理论上的讲深讲透,效果上的入脑入心,行动上的知行合一。

    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教授孙叶青主持了理论讲堂环节,并首先做“中国共产党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主题发言。孙叶青指出,中国共产党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可分为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战略奠基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中国现代化道路重大转折阶段;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整体而言,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呈现出发展规模的“超大性”、发展时间的“压缩性”与发展战略的“阶段性”,向世界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首创精神与集体智慧。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创造及世界意义”进行主题分享。孙熙国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文明”、“人和社会和谐统一的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占领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消解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对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华,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时代精华,它既占据了人类真理的制高点,又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

    在会议总结环节,马院副院长丁彩霞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与重要阵地,必须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之下,自觉承担起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的光荣使命。本次论坛的召开,既有利于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有利于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联结,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教授与学者的交流研讨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兼顾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实践厚度,为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贡献了智慧力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具体路径。此次论坛也是我校马院承担的“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计划的持续推进,马院将以此为契机,立足“大思政课”建设的整体布局,不断夯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根基,全面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同时,积极搭建服务上海市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与改革的创新平台,助力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整体实力的提升,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35720;累计访问人数:6269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