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行业动态

校长年会:跨过“雪山”后,民办教育如何峰回路转?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8-8 点击数:4514

近日,由新学说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学校校长俱乐部年会(下称校长年会)在江苏无锡举行。多位嘉宾围绕国际教育当前挑战和未来发展、民办教育的变化等内容进行深度探讨,以推动国际教育行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规范化的发展。

新学说CEO吴越在校长年会上进行了开幕致辞。她对校长俱乐部的成立缘由和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对到场的嘉宾和赞助商表示了感谢。

融创冰雪奇迹总部渠道管理部总监卢立涛介绍了融创冰雪奇迹,期待各位校长的精彩交流,欢迎各校长参加周末的冰雪拓展活动。

会场由青岛加煌中加学校执行董事张峰担任主持。他表示民办教育需要冷静思考,放缓脚步,深谋未来。

2022年中国国际学校校长俱乐部轮值主席由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担任。她重点分析了当前民办教育面临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占比下调、教材规范、留学下行等多重挑战。卢慧文还指出,未来高中阶段或同样将迎来规范发展。

卢慧文表示,民办教育需立足和尊重教育的公益性属性,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发展路径,通过办学质量的提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新学说CEO吴越和2022-2023年中国国际学校校长俱乐部轮值主席卢慧文共同向上海诺美学校校长王普、北京私立汇佳学校执行校长李艳丽、长沙玮希国际学校校长吴真真、青岛加煌中加学校执行董事张峰颁发了俱乐部新成员证书。

在校长俱乐部感言环节,上海诺美学校校长王普表示将凝聚力量,共同前行;长沙玮希国际学校校长吴真真认为踏实的脚步将通往国际教育未来之路。

此外,新学说COO程静为烟台华圣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烟台爱华双语学校国际部运营校长邓玉洁等学员颁发第七期校长班学员证书。

第七期校长班学员、烟台华圣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烟台爱华双语学校国际部运营校长邓玉洁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介绍了自己创办学校的和在国际教育的学习经历。她感谢了行业前辈的帮助,希望未来国际教育仍将携手共进。

雅力教育集团总校长李远表示,当前国际教育人面临的是一座“雪山”、一座险峰,需要国际教育人顺势而为、稳中求进,积蓄未来发展新动能。

他从国际教育的特性出发,指出国际教育根本是由经济全球化决定。他认为国际教育供求存在变化,但全人教育理念和个性教育服务市场始终存在,并基于国际教育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做了分析。

民办国际化学校需提供新的教育服务、削减成本、保持高生产率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实现转型发展。国际化学校要坚持“活下来”思维,不断适应新环境;在学校运作中坚持经营大于管理原则,始终让管理要为经营服务,同时不断提高学校的组织能力,保持学校资金链的稳定性。此外,国际化学校要依托远见超越未见,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个性化办学。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工程及商教投影机市场部经理韩林峰从国外教学经历讲起,指出国际教育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参与精神、互动能力和思考力的培养。

在韩林峰看来,国际化学校可利用学习投射屏幕+白版书写等学习工具,完整地传递教学内容,优化教师的授课体验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后,他还介绍了爱普生为国际教育提供的教学解决方案。

在北京私立汇佳学校执行校长李艳丽看来,民办教育应基于自身办学定位,满足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在《关于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规范性要求下,民办国际化学校加速自身发展与转型

她表示,民办国际化学校需审视学校内外部优势条件,发现和分析影响学校发展的竞争力因素。李艳丽以北京私立汇佳学校为例,指出国际化学校要基于尊重差异、生态教育、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内涵品质。面对新变化,国际化学校要在学习和教学、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认识等方面重新思考,推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创新力。

在激发学生内驱力方面,北京私立汇佳学校首先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包容创新的制度,帮助学生个性成长;在此基础上,学校提供多元化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并注重课堂教学作用,科学制定评价和激励机制,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国际化学校要为学生打造“根”和“翅膀”的教育,让学生获得成长和应对未来的能力。

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校长许凌可认为在日益割裂、变化的世界,民办国际化学校应达成学生成长的共识。他指出国际化学校首先应分清教育和商业的本质区别,教育并非迎合而是改变,让不可能变得可能,同时还要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

在教学中,国际化学校要辨别“教”和“育”,认清“教”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可短期实现且容易评测;“育”注重学生品格、能力和思维的养成。此外,国际化学校要追求极致“有效性”的教学,从备课、授课、反思、作业布置和评估等方面进行全流程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和素养的形成。

大疆教育生态建设负责人耿子惠介绍了大疆教育的业务和产品应用领域,并梳理了大疆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疆教育在智能教学探索实践中的工作中,发现了敢于实践和创新人才的特质。在具体的落地,大疆教育提供了从K12到该校的课程体系,通过分层教学、主题教学等教学方式和学习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各项素养和能力。最后,她对大疆教育生态进行了总结。

圆桌论坛

在《笑看云卷云舒——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圆桌论坛上,四位嘉宾围绕主持人提出的国际化学校校长自身的办学经历和学校未来发展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原上海包玉刚学校校长吴子健分享了他创办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的经过。他认为研究学生就是研究教育,校长的最幸福时刻便是陪伴学生成长。在国际形势巨大变革下,国际化学校校长应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他强调评判一所名校的标准并非10年,而是50年或100年,能够培养出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创新人才。

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副校长李萍介绍了自身从事教育的40年历程。她表示,从事教育更是命运的选择。在2014年,她作为香港代表参加常熟世界联合学院,认识到中国教育在新的节点上,需融入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更打造丰富的教育样态,便毅然加入常熟世界联合学院的学校工作中。在学校成立初期招生是一大困难。随着国际教育的发展及家长学生对国际课程认知的深入,国际化学校需扎扎实实培养学生,提升办学质量。

世华学校总校长兼执行董事安瀛讲述了自己教育生涯的一个最幸福时刻,帮助一名经历汶川地震中的孩子从升学到结婚工作,通过教育改变学生的命运。在未来,他指出高中阶段如何通过IB教学让具备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获得成长和学科发展需要探索;同时,国际化学校在初中阶段仍需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国际课程和国家课程的各自优势。

上海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从时代角度出发谈到,时代发展改变了她的发展道路,帮助众多学生获得成长。雷冬冬认为打造一只具有稳定性的教师队伍是国际化学校面临的困难。她表示国际化学校具有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选择,提供个性化的课程服务等价值。国际化学校只要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多样化教育需求,认真培养好每名学生,做好每件事,国际教育始终具有巨大价值。

在《山重水复待花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圆桌论坛,现场四位嘉宾就疫情对国际化学校的冲击和未来发展分别阐述了对该论坛议题的见解。

在雅力教育集团总校长李远看来,校长作为学校的舵手,新建国际化学校选好校长、制定明确的学校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可有效推动学校的发展。在疫情之下,国际化学校更要激发办学激情和实干精神,为未来发展提供动能。

济南市历下区龙德学校校长董梅表示,无论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有效应对疫情冲击,首先高质量的办学成果始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同时,学校需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保持教师和管理队伍的稳定,通过管理机制和课程教学盘活学校办学。此外,学校应借鉴国内优秀教学经验。

苏州领科海外教育学院校长张建东认为,疫情之下,国际化学校要做好学校管理和学生服务。例如在疫情下,他以身作则,即便春节期间也严格落实疫情管理,和学生待在一起;同时国际化学校应正视和及时解决学生在疫情中的困难,可与教育局等部门积极沟通,保障学生顺利学习。在未来,张建东计划通过双轨制办学实现转型发展,同时稳定好外教和学生队伍,加强国际化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

上海西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执行董事郭音诚指出,疫情对于国际化学校的外教师资队伍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招生构成了挑战。当下,国际化学校应保持外籍教师的稳定性和学生的招生工作,以充分准备应对万变。

在《不尽长江滚滚来——生于忧患,逆流而上》圆桌论坛,主持人长沙玮希国际学校执行校长吴真真就疫情下国际化学校和校长存在的困难、国际教育的变与不变进行了深刻探讨。

广州南沙修仕倍励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周宪明从自己丰富的国际教育经验出发,指出国际化学校校长要做好生涯规划。他发现一名校长在一所国际化学校任职期通常为4-5年,充满了变化,这要求国际化学校校长要具备丰厚和广博的国际课程经验和专业能力。未来的教育发展,学生良好品格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始终是教育的核心。

上海诺美学校校长王普同样认为,国际化学校校长选择契合自身办学理念的学校利于校长自身的成长。尽管当前国际化学校面临诸多挑战,但“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国际教育者要保持耐心和定力。教学的本质除了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功外,更应关注学生的成长。技术的进步是促使人幸福的,教育从业者慢下来、静下来促进学生成长。

北京私立汇佳学校执行校长李艳丽表示,疫情对于国际化学校小学学段学生教学造成了挑战,小学生难以返校。由于外籍教师受疫情影响难以实时调配,加之小学学段学生对外教依赖性更强,学校小学学段出现了部分学生要求退费的现象。未来,国际化学校需保持优秀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资源多元化,打破了时空限制。国际化学校需合理指导学生利用工具进行学习,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

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校长许凌可强调,教育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建校初期曾面临不为人知、国际课程不为人懂、教学方式不被认同的困难,他同学校强化招生团队、教研团队的建设实现了学校发展。在他看来,教育中变的是技术,始终未变的对学生的人性的教育。技术改变的效率问题,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健康快乐成长,懂中国、懂世界的人才。

(网易网)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11796;累计访问人数:83167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