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行业动态

“服务牌”能否让民校大浪淘“金”?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6-15 点击数:2939

 

6月14日,广州民办小学招生摇号。今年民办小学共有34233人报名51624个学位,供需双减,招生学位减1万多个、报读孩子少4000多个。

伴随着2020年“公民同招”,就近入学整治“密考”;2021年“公参民”脱钩,继续民办道路的学校改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持续降温。

小学、初中的民办教育,大致分为几类。

第一类也是数量最多的,是过往服务于没有户籍、进不了公办学校的外来务工子女的民办学校。近年来,随着政府提供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能力和百分比的上升,政策对民办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类民校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其减少也是必然的。

第二类,是中考“战绩彪炳”的优质民校。但随着电脑摇号派位、“密考”难行,这类民校失去了“掐尖”的生源优势、中考成绩再难“独领风骚”之时,还能有多少家长追随?

政策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民校比例要压减到5%。可以预见,接下来的民校“洗牌”,不是大浪淘“沙”,简直是大浪淘“金”。

入口,不再有生源优势;出口,与公办学校一面临中考;学费,却是几万甚至十几万。“民校与公校的区别是什么?靠什么吸引学生和家长?”是每所民校必须回答的问题。

未来,势必出现走第三条道路的民校:成绩不是学校唯一吸引力和评判指标,拼服务、拼特色。

教育是一种特需服务、人类社会最高级的服务活动。教育服务于孩子成长,服务于家庭,每个家庭对教育的需求绝对是不同的。

真正因材施教、个性化、千人千面的教育服务,是教育的终极理想。某种程度上,民办教育是最有可能探索这一理想的教育机构。

已经有不少民校打出“服务牌”,但真正能服务到什么程度、层次,还有待观察。希望能尽快在民办教育中看到不同颜色的花朵,给不同的家庭提供不同的教育解决方案。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69754;累计访问人数:8916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