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康健:自下而上的教育改革,从办好每一所学校开始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6-9 点击数:9280

我今天是以一个农村的校长身份来谈——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东瓜镇兴隆村分众美丽小学。为什么叫美丽小学呢?原来我在“美丽中国”做志愿者的时候,我是“美丽中国”的首席教育官,我分管两项工作,一是支教老师的培训,我们有一个专门的暑期学院,其实是一个常设的教师培训学院;我们有非常系统的课程,有非常专门的教师队伍,当时我们有可能在楚雄建立一个专门的乡村教师学院,当然这个任务还在发展过程之中。

 

我退休时,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20年,北京大学工作20年,但是我在北大退休送走了最后一个博士的时候,文院长问我,你退休以后干什么?我当时脱口而出回答,我想到一个农村的学校,特别边远地区的乡村学校做教育,做校长。没想到,在几年之后这个梦想真的实现了。

 

创办美丽小学的时候,我们一直在讨论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的专业化问题。要做专业化的教育,不能只靠情怀,也不能只靠慈善的精神。当时,我和“美丽中国”的很多支教年轻老师讨论,很多年轻人感慨地说,他们在支教满两年后,有一个愿望觉得意犹未尽。支教期满了,但是,乡村的学校没有改变,乡村教育公平的理想没有实现。又想继续留下,可是,留下来做什么呢?

 

这些支教老师有相当重要而且非常值得尊重的一个愿望,“支教的两年对乡村有了很多的了解,但是并没有改变乡村的教育,我们只是教了一门课,而且到了很边远的地方,天高皇帝远,谁都不知道。我们特别希望尽快改变乡村的教育,是否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这句话也启发了我。我们在有大量有支教背景的年轻人基础上,我们在楚雄东瓜镇兴隆村建立了第一所美丽学校,我是创校校长,当时招募了14个以“美丽中国”教师为主的教师团队,这是一支非常有思想非常精干的队伍,他们来自国内外的名牌大学,有本科生毕业生、有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我说这个的意思是,其实社会上有一大批年轻人对于农村教育有情怀、有理想,但是力量没有聚集起来,比起当年的“上山下乡”,比起当年的乡村教师,他们缺少一个更高的台阶。所以,抱着这样的愿望办了这样一所学校。我们这所学校当时有182个孩子,一半男生,一半女生,有100个孩子寄宿,差不多有1/3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当时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学校的环境生态都存在由来已久的问题。在我看来,学生第一位的是健康,如何过一种文明、健康、有尊严的生活,是这些孩子的第一需要。第二,他们大多数是在不完整的家庭里生活,他们的情感也是很重要的需要。反而教好一门课,或者改变他们的知识,不是最重要的。

 

后来我们又在大理巍山县山办了一所美丽小学,哔哩哔哩美丽小学。这个学校位于彝族的一个小村落。当时我去家访的时候,孩子的健康状况是什么样的?很多孩子都有头虱,身上有虱子,当时的水库还有血吸虫,三个“小虫”困扰着孩子的健康。在确定办学方针的时候,我们就把改善环境、提高健康水平、让孩子过有尊严的生活立为我们办学的第一要务。后来又进一步提出,要让孩子在家里有一张课桌、有一套独立的床铺、有一套独立的餐具。因为家里的生活条件确实非常简陋,怎么从生活上改变他们,这个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所以我们是从宿舍、食堂、饮水开始做起。在兴隆起步的时候,花了30万建了一个浴室。这个浴室的标准我一说大家就明白了,有热风、有热水、有单间。很多人说就是一个农村的学校,怎么能建这个标准?我说,我们的孩子们应该同样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他们应该有权利享受文明的生活。后来建了以后,孩子们逐渐养成了洗澡的习惯。现在一到阴天就着急了,“老师,老师,今天太阳能是不是不起作用了,我们洗不了澡?”孩子们的脸上有了光泽,健康有了明显的提高。

 

以上是我先说的一个背景。

 

过往的教育对策与结果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农村、什么样的农村教育和农村的孩子?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国家“自上而下”的三个政策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一,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的硬件、设备有了明显的改善。很多村小、中心校都不比城市差,包括网络,非常好。

 

第二,“撤点并校”以后,中心校规模很大,集中了优质资源,包括师资、物资保障,推进以规模化的方式实现教育的公平。

 

第三,师资补充。现在乡村教师的情况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一个“倒三角”,年龄结构非常不合理,45-50岁的农村教师群体还要几年才退休;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比如有些综合实践课程,他们从来就没有开设过,很多学校长期无法开设音体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落后,造成学生负担沉重,教育效率低,看不到长远的希望。另外,他们在师生关系、学校管理制度上也表现出比较偏于保守的倾向。长期以来,乡村是缺教师的,但实际上现在乡村教师编制是相当满的,编制现成为了师资管理的一个手段。特岗教师为什么要下去待两年呢?因为待两年才能进入正式编制,才有可能离开乡村到乡镇学校。现在贫困落后的乡村缺乏的是专业能力强、志愿改变乡村教育的好老师。

 

这些政策首先需要肯定,它带来一个非常好的变化,包括教师的工资、生活待遇都有很大的改变。但是,教师的激情、教师专业的进取心并没有很大的改变。在座的很多都是乡村教育的专家,不知道认不认同我的观点。这些能用钱解决、能用简单劳动、物质手段解决的,基本都解决了,但是,内涵的问题、教师的问题、观念的问题、包括师生关系的问题,普遍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

乡村学校的教师问题和解决措施

我们如何来改变现在乡村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呢?这是复杂的教育专业问题。我觉得,回答这个挑战,有三个对策。

 

第一,国家视角:依法治教、国家主导;提升品质、专业引领。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义务教育的教师或者师范体制,就是和义务教育体系同步发展的师范教育体制机制。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强、规模大、持久的刚性需求。其实,民间组织,再大的公益机构都没有办法替代政府完成这个任务。我们的义务教育配套最重要的一个方向是配套教师,但我们现在的师范教育体系却不能很好地支持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

 

当然,前提是确保乡村义务教育法的落实,保护最弱势群体教育权利。在政府主导之下,动员专业力量,建立与义务教育体系同步发展的、和义务教育配套的师范教育体制是当务之急。我觉得我们现在还没有一套国家的、与义务教育相配套的师范教育体制,我们还不得不靠,比如说“特岗教师”这样一些特殊的手段来弥补不足。补充教师的首要责任是政府,由政府主导,它和义务教育法的定位是相一致的。

 

另外,义务教育当中,现在的乡村小学,其实五年时间差不多是够用的,用不了六年,因学制长容易造成辍学。另外,孩子到了五年级就已经接近青春期了,现在农村的薄弱环节就是初中,因为高中有高考压力,高中的动力还是比较足的,但是,初中又是义务教育阶段,又是孩子们成长最关键的阶段,所以,有孩子是在初中辍学走向社会,而现在农村社会又不是一个那么令人放心的环境。

 

另外,政府要让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享受公务员待遇,工资略高于公务员。其他阶段的教师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还是有所不同的。

 

第二,基于民间视角,创新定位、转型升级。我认为,公益志愿型社会组织向专业化的社会组织转化、升级是一个大趋势。今天在座很多人都是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的人,我们做自己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情。教师的数量是靠政府来补充的,但,民间组织怎么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质量呢?

 

在我看来,几十年来,现在农村教师的稳定性是不足的。由于生活的不安定,比如很多年轻教师到了婚恋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特别是牵挂自己孩子的受教育问题。现在乡村教师的激情不够,动力不足,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边缘的学校成了一个包袱。

 

说到社会组织,我有一个观点,关于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的专业化问题,我们不能站在一般的慈善或者是志愿的立场上,因为乡村孩子们的心理、情感等问题都是非常专业、复杂的教育问题。

 

乡村学校变革路径与经验

我把兴隆美丽小学的主要经验做以下概括:

 

1.三方合作:政府牵头+社会资源+专业组织

 

我们不仅要输送更多更好的老师,我们还力图改变乡村的每一所学校。固然,一个好的乡村教师是办好学校、帮助学生成长的关键。但是,最终决定教育方向、全面落实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乃至影响社会进步的则是每一所学校。乡村学校是扎根于乡村社会的,这个文化脐带是不能断的。改变学校,就能改变教育系统。历史上一切重大的变革和社会进步都离不开学校的变革。我们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办学是一个更加专业、更加复杂的问题,学校不论地位和规模大小,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怎么样把乡村学校办好,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兴隆美丽小学在开建的时候,我们面临诸多的挑战。

 

第一,我们是在政府的主导之下,楚雄州政府和楚雄州教育局为这所学校搭建了一个平台。说得更明白一点,他们接受了承办制的方案。

 

第二,“美丽中国”和分众传媒的支持,这是当时这所农村学校能够有信心签一个六年合同的基础,否则没有经济来源,也没有社会人才的资源。我们并不是拿着钱去拆房子、买设备,装饰外表。其实最大的一笔钱是花在教师头上的,而且这笔钱还得会花。在我看来,现在很多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的钱是乱花的。你看学校仓库里,越差的学校的仓库里越是书包成堆、服装成堆、图书成堆,无用、无效的支持非常严重普遍。

 

怎么把有效的资源用在学校发展上?最有效的就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这是我一开始说的一个观点,特别期待现在建立专门为乡村教师服务的义务教育教师学院,专门的、专职的、专业化的、高水平的,而且具有引领性的。恕我直言,现在很多的乡村校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还是滞后的。具有新思想、新素养的教师所站的比例很少,而且是一个体制性的问题比如,很多新的学科、很多教育理念并没有在大学里进入实践环节,所以,在培训教师的时候,并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第三,要有专业支撑。现在我们的学校,正在建立一个新的体系,叫“前校后院”。前面是一个美丽小学,后面是一个教育研究院在支持学校的发展,这个经验是我们到美国考察”可汗学院”和“High Tec High”时发现的,他们正在用“前校后院”的方法建立“自主组织系统”。学校的发展现在已经不能靠计划经济来标配了,而是要建立自我发展的体系。比如说,自己选择教师、招募教师、培训教师,我们现在得到了一笔支持,要建立一个“后院”,希望在今年能够落地。

 

2.三自一包。要给学校自主权,要有经费的自主权,要有用人的自主权,要实行合同承包制。

 

对于传统的乡村公办小学来说,这是体制改革的一种尝试。当时,我们为了保证这个学校有稳定的发展和楚雄州政府签了六年协议。因为现在一些公益组织、社会组织办的学校稳定性差,没有钱就关门了,或者出了问题就关门了,没有协议和法律保证。而我们则有这样一个责任,我们承诺在国家义务教育法、在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引之下来做教育实验。

 

我们学校第一次创校,我特别希望学校走内涵发展的路。第一批招募了14个以“美丽中国”教师为主的教师团队,当时教师月薪计划的标准是1万/月(7年前)。这个标准高不高?当时是高的,因为想要最优秀的人才到最重要的、前沿的地方。乡村教师在村小写的“论文”并不亚于在大学里写的硕、博士论文,只不过别人是写在纸上,而我们是“写”在校园里的,写在孩子们的成长中。所以,应该拿这个钱!而且,探索和破解乡村教育发展的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虽然它们不是被规划的,但是应该享受国家的科研项目,得到政府的支持。所以,我给美丽小学提了一个要求,创办一所学校,出一本书,探索出一条路。

 

一开始这些学校压力都特别大,在座的肯定都知道,学生学科成绩上不去,期末考试成绩上不去、升学率上不去,学校在当地马上就没有地位了。所以第一年特别紧张,我趴在窗户看着孩子们升级考试,看着孩子都不下笔,我说这下我们要扫地出门了。但是,第一年最明显的进步就是英语学科,当地孩子的英语基础太差了。我们老师的英语专业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是正确的,所以很快就得到东瓜镇的认可,成为可以对外推广的经验。后来,其他学科成绩都提高以后,三年以后我们站稳了乡村教育的脚跟。我们的体育总分在全乡镇仅比中心校差几分,孩子整体的健康、运动的水平在整个片区遥遥领先。我之所以特别在意健康,其实是表明了我的一个教育观点,特别是在疫情之下,健康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而且我是把它放在第一位的,包括精神健康。这是一个办学方向问题,或许无人质疑,但是要在学校里,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实现这个目标确实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当然,我也不得不严肃地说,包括我们教师的身心健康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不能把健康、生命放在第一位,就会影响教育的长远发展。我当时跟孩子们开玩笑,我教你们一句话,你们要背下来,我说“我爱健康”,孩子们就说“我爱健康”。我说你们念过三遍以后,就倒背如流了,孩子们会齐声说——“康健爱我”。我一直给他们一个强烈的印象,健康真的比什么都重要,每一个女孩,每一个男孩,还有他们的每一个老师。说一句认真的话,很多乡村孩子的成长乃至学习最终就是“输”在了健康上。

 

3.三个阶段。

1.0阶段,刚开始我们注重输送老师,而且做的非常专业,也有条件在楚雄州建立一所乡村教师学院。输送老师、培训老师是很重要的,新东方在这方面很多年的经验,已经证明了我们可以培养非常好的老师。

 

2.0阶段,改变办校,我们先后在楚雄、大理巍山县又建了两所学校,证明了学校推广的可能。

 

3.0阶段,重建乡镇学区教育系统。乡村中心校把资源都集中了,村小没有法人资格,没有独立财权,办学都是听命。怎么唤醒每一所村小,要重新建立一个学区的教育系统,从输送教师到改变办校是我们的一个路径。

4.三项改革。社会组织的责任不是包打天下,而只是做示范,做探索。我们从支教开始,可以理解为教师示范;然后是承办创新型村小,可以理解为学校示范;下一步是连片推广,共同发展,关键是重建乡镇学区的体制改革,重回草根,可以理解为学区示范。

 

说来说去,前些年很多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但我们现在应该认真审视,要想改变教育,必须“走向边缘、沉到草根”。从办好每一所学校做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世纪初就确立了决定义务教育公平的标准,那就是看最下层20%的学生的受教育状况。

回答三个问题

当然,可能有人会有疑问:

 

第一,乡村学校是否可以走创新发展之路?

 

因为乡村学校本来就弱小,本来就捉襟见肘,现在有没有可能走创新发展?抑或说,他们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我们用了云南的一个词叫“直过”,这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一个特有的名称,一些少数民族从奴隶制社会一步就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把这些民族称为“直过民族”。从落后的薄弱学校一跃而成为乡村教育乃至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示范校?这是从中国古代乡村学校就曾有过的“学著辟雍”的梦想。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我们跟着别人走,人家县中、中心校做应试,我们也跟着做,我们将永远在人家后面,最终只能做大校、名校、重点校的“工蜂”,我们的孩子将永无公平。

 

我们有没有可能走创新之路?“直过”之路?我们的四五年经验证明了我们必须要敢于走创新之路,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而不能亦步亦趋地跟着乡镇学校走。

 

第二,创新学校的经验是否可以扩展推广?

 

重要的是,我们也不想包打天下。公益组织、社会机构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因为义务教育的责任还是在政府、在公办学校。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可示范的创新学校。我们要用一些优质的资源来探索道路,而不是做一个旧体制下的学校。

 

第三,是否可以带动乡镇办学体制的改革?

 

社会组织、公益机构要走专业化的路。教育专业化的路,就要做系统,要做整体,要出思想,要做引领者。出思想、探索道路是我们要做的,我们要做示范,比如像台湾的一些“实验学校”。我们国家的教育很多人都诟病,就是太缺乏实践了。要打开这条路,必须从立法或者社会改革上走一条路,鼓励更多的教育改革着,像陶行知那样立志改革乡村教育,鼓励更多的人去做教育实验,去创办实验学校。世界的教育改革经验证明,用实验学校探路是一个可行的道路。

 

这个学校已经是第五年(2020年)了,美丽小学正在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团队的老师都是刚刚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就来到了云南,支教了两年,后来成为了美丽中国的骨干,在我们的学校里待了几年,他们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现在这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确实也困扰着我。重要的是不可能要求一些人永远待在那儿。怎么“变短为长”,怎么变成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在于基本的经验如何能够在体制上、在专业发展上,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一点我是有信心的,但目前在体制上面临的困难还是相当大的。我们正在筹划下一步的发展道路,也希望得到各位指点、支持。我的话就说到这儿,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 康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大附中原校长,云南兴隆分众美丽小学首任校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首席专家;本文是康健教授在2020年8月在“麦田守望者:乡村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略有删减。)

(教育思想网)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19046;累计访问人数:63006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