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校内课后服务引入第三方规范:培训机构应为非学科类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4-20 点击数:10406

 

哪些第三方可以引入学校?如何参与服务并进行监管?4月18日,山东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引入第三方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就引入第三方参与校内托管明确了具体要求。

 

两个类型第三方可参与服务

 

“自从报名参加了校内课后服务,我们平时不用为接孩子发愁了。学校老师会看管孩子完成作业,同时安排了兴趣活动、社团活动,让孩子在课后服务得到锻炼。”这是很多家长共同的心声。记者了解到,山东省率先在全国推行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了“应开尽开”,有需求的中小学生实现了“应保尽保”。

 

值得注意的是,受资源条件等因素限制,各地课后服务普遍存在渠道单一、内容匮乏、质量不高等问题,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难以满足,课后服务成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根据要求,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省教育厅对引入第三方做出了规范性引导。

 

什么样的第三方可以参与学校课后服务?主要包括机构和社会专业人员两个类型。其中,第三方机构主要指非科学类第三方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公益组织,社会其他文化、体育、科技、实践类团体机构等。社会专业人员主要包括各地非遗传承人、民间手工艺人及文艺、体育专业人士、科技工作者等,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和学校需求,自行制定专业能力认定考评办法,遴选一批品行端正、专业能力较强、身体健康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到课后服务中。

 

第三方应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

 

第三方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在引入的程序上有明确规定,主要是学生提出需求——学校统计上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遴选——学校征求家长代表意见选用。学校在学期开学前征求学生及家长需求,合并统筹提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县级行政部门根据学校提报需求情况,可通过公开招标、公开遴选等方式确定或调整机构名单,由学校进行选用。在社会专业人士的选用上,学校可根据掌握的人员情况,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推荐。

 

值得注意的是,拟引入的第三方机构应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为非公益机构团体的应具有两年(含)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培训经验。拟引入社会专业人员应具有进校组织、开展课程教育活动相应专业技术能力,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省教育厅鼓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储备具备入校开展课后服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和社会专业人员库,供学校提前参考制定课程超市,面向家长和学生群体接受自愿报名。按程序引入的第三方服务的可以以代收费方式收取一定费用,其中第三方机构代收费标准要低于其在校外提供同质培训服务的收费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予以财政支持。

 

服务质量满意度写入服务协议

 

“为了做好校内课后服务,很多学校开展了不同的尝试,形成了符合学校特色的路径。”一所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认为,在科学规范的第三方引入机制下,学校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同时,引入第三方服务作为一种补充,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老师工作压力,也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元的托管体验,满足不同学生对于个性发展的需求,但第三方课后服务必须有相应的监管。

 

我省明确,对于第三方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将从内容、质量、行为等多方面进行监管。第三方进校服务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把控“入口关”,学校做好日常监管。家长和学生满意度将作为服务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明确学生和家长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并定入服务协议;在服务期间,若有30%以上学生和家长提出不满意的,学校书面责令第三方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可终止服务协议。

 

学校负责对第三方日常服务行为进行监管,严防出现入校服务人员安全漏管漏控、行为失德失范、开展商业宣传等问题。凡入校服务第三方出现服务质量不佳、存在失信行为、未达到服务协议约定要求、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学校可提出更换服务人员直至终止合作。被终止合作的第三方机构或社会专业人员,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官方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布,并移除本区域进校课后服务资格名单,情节严重的,协调有关部门纳入失信名单。

教培行业观察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15515;累计访问人数:8327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