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什么东西将我们聚集起来的话,那就是我们当下的脆弱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2021 年 11 月 10 日在《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全球发布仪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如此表示。
教育发展嵌入在整个社会系统之中,受社会系统制约,也塑造着社会的未来。当前,疫情、新法实施、双减政策、普职比例政策、经济形势等因素,对教育产生巨大冲击,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民办教育在面临颠覆性调整,同时,随着我国进入 " 十四五 " 发展阶段,顺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各级各类教育也被推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 如果有什么东西将我们聚集起来的话,那就是我们当下的脆弱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2021 年 11 月 10 日在《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全球发布仪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如此表示。
教育发展嵌入在整个社会系统之中,受社会系统制约,也塑造着社会的未来。当前,疫情、新法实施、双减政策、普职比例政策、经济形势等因素,对教育产生巨大冲击,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民办教育在面临颠覆性调整,同时,随着我国进入 " 十四五 " 发展阶段,顺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各级各类教育也被推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 十四五 " 时期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也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命题。
面对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宏观环境,政府、举办者、从业人员和社会各界需要重新定位民办教育。
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
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理应承担主要责任;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理应突出其公益属性。只有降低资本在教育领域的逐利空间,才能让逐利的资本 " 自发退出 " 教育领域,使得教育不被资本所 " 绑架 "。
当前," 快 " 的资本与 " 慢 " 的教育发生了冲突,这就需要重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新制定资本进入教育市场的规则、标准等,让资本在政府监管的 " 笼子 " 里更好地发挥作用。
目前,法律政策已经为资本介入教育搭建了 " 防火墙 ",规定了外资不得举办或实际控制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等,在未来,要尽快出台资产处置、财务管理、税务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更加全面细致可操作的规定。
重构专业和资本的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经费的缺乏,民办教育的发展一直依靠 " 资金驱动 ",投资人在办学过程中多数占据强势的主导地位,拥有专业的校长、教师多数处于弱势地位。
在今天突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需要重构专业和资本的关系,形成以专业引领教育投资和消费的发展导向,让专家、专业和资本、资金得到更好的协同,共同促进教育发展。
重构服务和消费的关系
教育作为一种服务,家长作为消费者,关注的是教育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以这种观念作为基础,政府可以淡化供给和生产的主体,关注教育服务的质量,为教育质量提升建立一视同仁的标准和要求。
社会也淡化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所有权差异,关注教育需求的差异化和多样性,从而全面 " 看见 " 民办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 归零 " 重启,民办教育从业者应有三点意识
面对重大的政策调整,一些民办教育机构处于 " 归零 " 状态,这对从业者,尤其是举办者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如果打算继续在民办教育领域耕耘和发展,我们需要对未来有清晰的认识和果敢的行动。
调整战略,创办高质量学校
民办教育规模限制,必将引发结构调整,质量差、管理差的民办学校将逐步被淘汰,高质量学校可获得继续发展甚至更好的发展。
公民同招、审批地招生政策,规模适度、富有特色的民办学校更适宜生存。各地存在数量较多的大规模民办学校,以量取胜,如果不快速调整战略,定位为高质量、适度规模、有特色,能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学校,将面临经营危机甚至生存危机。
建立系统,科学治理学校
民办学校的管理、课程、教学、评价、学习、资源、服务等,都是各具专业要求的工作,比公办学校要求更高,综合性和专业性更强。
作为民办学校的观察员,我考察过 20 多个省的民办学校,发现不少举办者在学校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治理结构和系统的设计,管理上分工不清,权责利不一致,或过于直接、过于微观、过于随意,或过于放任;容易采用经验主义,把地产、贸易、建材等其他行业的方法直接用于学校治理;过于家族化管理,缺乏制衡和规则;没有发展规划,在长期办学和短期利益的取舍上,在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发生冲突时取舍上发生失误,导致学校成长不健康。
在办学进入质量竞争的阶段,过于依靠个人或者家族的治理,难以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也不能创办高质量学校,因此要重视体系化建设,健全董事会和管理团队的关系,正确履行董事会职责,形成责权利一致的治理机制和赋能型组织,支持校长和一线教师去专心教学,培养学生。
看见未来,推动学校进化
现在的教育和多数民办教育举办者、从业者所经历的教育,已经有非常大的不同。今天的时代,知识更新快,职业迭代快,行业发展快,学校要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才,需要从未来看现在。
从国家战略来讲,面对各种 " 卡脖子 " 事件,国家直面科技、能源、材料、医学等短板,着力从教育上解决根本和长远的问题。教育部推行新高考改革,推进选课走班,推进强基计划,都是为了引导学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培养高精尖人才。
从教育价值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成为 21 世纪的主流思想,学校要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体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服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依照我个人的观察,当下不少民办学校,依旧非常传统,尚未建立起 " 未来学校 " 的样态,这是需要民办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的。
我们应该抓住民办教育的优势,在教育思想、育人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标准、学习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促进学校进化升级,更加服务国家战略和人的发展需要。
民办教育是个共同体,是个生态圈,需要身处其中的每一位从业者,坚守价值,尊重规律,拥抱变化,追求卓越,这片森林才能繁茂成长。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从过去中走出来,从未来看现在,从需求看发展,留在民办教育这块土壤里的每一个工作者,守望初心,继续加油。
陈长河 北京均优教育创始人
以上内容由"芥末堆网"上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