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高层声音

杜玉波:全力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4-15 点击数:4097

——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网络视频会)上的讲话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杜玉波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今天,我们召开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研究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进一步振奋精神,攻坚克难,确保完成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刚才,内蒙古、湖北、广东三省()教育厅和长安大学、南昌大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了典型发言,对于推动和做好当前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下面,就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任务我讲两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紧迫感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首先,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青年就业问题严峻。今年1月联合国发布报告称,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低迷,预计增长率为2.4%。欧、美等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面临着经济复苏缓慢、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低增长高失业等诸多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受到波及,呈现出口下滑、投资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等现象。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失业人口将突破2亿,青年失业率将高达12.6%。青年失业问题在中东、北非、欧美等地区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引发局部地区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国际经济及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投资、就业等,势必也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

  其次,国内宏观就业形势面临三重压力。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我国GDP增速由2009年的8.7%下降到2012年的7.8%,今年又下调为7.5%GDP的下调对就业将产生重要影响。 2013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到2500万人,高校毕业生总量比2009年增加了近100万人,宏观就业压力增大。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部分地区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失衡现象更加凸显,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

  第三,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从行业情况看,医疗卫生、咨询、电子商务、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在调研的200多所高校中,约有60%的高校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很多地方高校反映用人需求下降或明显下降。部分毕业生也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少数毕业生甚至感到焦虑。这些情况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此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但少数地方仍存在政策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虽日趋完善,但服务质量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中还存在“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任务艰巨。

  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既要看到困难和挑战,也要看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遇和诸多有利因素。从根本上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最大的机遇,是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做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最大的信心,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到了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明确要求“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从大环境看,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攻坚期,需要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新“四化”要求,将成为推动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成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驱动力量。从教育内部看,高等教育已迈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不断提高,将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力支撑。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地各高校强力推动,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就业工作战线锐意进取、甘于奉献、迎难而上,这些都是我们做好今年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当前各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39463;累计访问人数:83193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