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新时代集体主义的价值与使命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12-21 点击数:36268

 

 

陈旭光

 

摘要:集体主义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理念与道德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集体主义思想对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形成,对青少年学生人生幸福与价值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新时代  集体主义  价值

 

集体主义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理念与道德实践。集体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在道德、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发挥着积极价值导向的作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进入新时代后,集体主义思想具有着新的价值与使命。

一、集体主义的理论价值

从集体主义的理论渊源考察,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中都蕴含着集体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集体主义思想涉及到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和多领域。在哲学、伦理学意义上,集体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在社会学意义上,集体主义是一种关于群体的理论;在政治学、法学意义上,集体主义是一种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度相联系的整体意识;在经济学意义上,集体主义一种具有一定组织系统、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共同体。在心理学、教育学意义上,集体主义是一种最基本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因此,集体主义思想对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经济繁荣、民族兴旺以及个体成长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集体主义思想在我国的演变与发展。集体主义是中国古代君子的人生修养目标。集体主义思想是生根和生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教育理论资源和实践智慧,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中国古代教育经典《学记》中鲜明提出了“敬业乐群”的教育目标。诸子百家都曾阐述过包含集体主义思想的学术主张。特别是孔子、孟子的有关以天下为自任的理念一直影响着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先哲们始终把集体意识作为中国古代君子的人生修养目标。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就提出: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意思是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孔子认为,“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孔子主张,在一定的群体中,通过学习社会规范,使受教育者自觉地遵循社会规范来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成为为社会服务的合格成员。孟子强调“人和”,他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从而建立万民归一的和谐社会。儒家思想的核心一直是强调推己及人。主张从人类最自然、最基本的亲情出发,推己而后及人,从而衍生出包含集体主义意识的各种美德。荀子明确地提出了“合群”论,他说: “君者何也?曰:能群也。他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群”, 《荀子·王制》中提出:“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正是人具有集体意识,才能“制天命而用之”。他进一步指出:“群”的关键从内在方面说在于“义”即道德,从外在方面说在于“分”即秩序,这就形成了集体主义理论的萌芽,并具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集体主义思想是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精神动力。在民族救亡图存中,集体意识再一次复苏。梁启超最先提出中国国民是“一盘散沙”。为了改变“一盘散沙”的国民现状,就要重视合群性;梁启超曾经深刻的指出,由于中国国民的一盘散沙,所以缺乏公德;由于缺乏公德,所以国家不强大,任人宰割。因此,梁启超指出,要建立在利他主义的“群德”基础上合群。个人服从群体,“绌身而就群”,小集体服从大集体,“绌小群而就大群”,以便对付外来入侵之“群”。民国时期,在蔡元培、梅贻琦等的倡导下,集体主义的思想列入教育的重要内容。“德智体群美”成为教育方针,指导各级各类教育。

集体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和改革开放40年,集体主义思想始终是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并成为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标志。在一定意义上,坚持了集体主义的主流价值导向,也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各个阶段所形成的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航空航天精神等都无不显现集体主义的光芒。

(二)集体主义思想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集体主义思想是古代西方利他主义的萌芽。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的具有集体主义意识的思想火花。在柏拉图的思想中,要通过国家的建立去实现公道正义。他提出“立足于通过改革城邦的政治体制,明确各个阶层的社会分工,形成一个和谐的共同体后再来规定和实现个人的道德行为。”在柏拉图这个“理想国”中,集体是一个和谐的共同体。为了公道与正义,不同阶层的人,应当具有不同的美德。为了城邦的共同利益,为了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领导阶层、军人阶层和生产阶层的必须具有节制的美德。这种美德具有利他性,在利他性的价值观念引导下,才能形成和谐的共同体,才能实现社会的公道与正义。

集体主义思想是近代西方社会的立法原则。集体主义作为明确的概念最早由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只有个人服从团体,才能获得自己真正的存在于自由。社会契约论中最本质的条款是: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整个集体。所以,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黑格尔也认为,人类的发展史就是自由意志的发展史,而人的自由意志的实现,是寄托在个人绝对服从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近代西方思想家那里,集体主义与平等、自由一样,具有最高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集体主义的理论贡献。恩格斯与187764日在给意大利社会主义者的信《英国工人联合会和农村的集体主义运动》一文中,首次使用集体主义这个词,他称,集体主义运动是反对私有制的运动,是劳动人民维护自己利益的运动,劳动人民在维护自己利益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就是集体主义思想。恩格斯关于集体主义的理论已经颠覆了卢梭和黑格尔认为的集体主义是立法活动的理论。斯大林在1934年第一次对集体主义进行了完整的表述,他和英国作家威尔斯会晤时指出:“个人和集体之间,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没有而且也不应当有不可调和的对立。不应当有这种对立,是因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这是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对集体主义的界定,由此,集体主义成为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道德原则。

古今中外学者对集体主义的研究,尽管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上各有重点,尽管研究目的和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集体主义对个人命运、对国家命运和人类命运的影响,并因此而产生出巨大的理论价值。

二、集体主义的时代价值

21世纪是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知识经济兴起为特征的新社会,在全球化、信息化、多样化的背景下,与以往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相比,对人的社会性与现代性有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要求现代人必须具有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现代人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因此,集体主义思想在此背景下具有新的时代价值。

(一)集体主义与社会责任感。马克思有一句在学术理论界耳熟能详、影响深远论断:“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不是抽象的存在,人不是中性的存在,人更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发展以社会关系为价值尺度,人的追求以社会关系为价值支点。进而言之,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实实在在地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因此,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其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是每个个体道德形成的基础和核心,并由此产生个体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近年来,由于受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负面渗透、受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挑战、受网络传媒负面包围,一少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在社会责任感在逐步淡化,一少部分青少年学生对待社会的情感、态度、行为、责任都也有一定程度的失落。正如北大钱理群教授说的:“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这种社会责任感消减、以自我利益中心意识膨胀、忽视社会利益、缺乏人生奋斗目标与价值追求的现象十分令人担忧。

集体主义思想是社会责任感回归的精神动力。集体主义思想是青少年学生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行为导向,由此生成的价值观念是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念。在集体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当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始终坚持国家、社会、集体利益的首要性和优先性。通过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使得青少年学生能够用社会主义的集体原则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进行认识和评价,要求自己克制欲望,在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不计较个人私利,先公后私,进而唤醒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青少年学生的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集体主义与公共精神。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随着公共领域的不断拓展,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乡村凋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房价上涨、人口老化、保障薄弱、黄赌毒泛起、艾滋病蔓延……让人们不得不对当前公共生活领域的实践展开了批判与反思,这种对社会公共生活反思后形成的关心公共利益的态度和行为就是公共精神。因此,公共精神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产物,也是集体生活的产物。

为什么当前我国的公共精神会出现问题,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就是集体主义思想淡泊了。由于集体主义观念的淡泊,影响这一定社会的群体与个体的内在追求,使其国家观念与家国情怀淡化,使其人生的格局变小,使其以自我中心,整体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思考问题;由于集体主义观念的淡泊,颠覆了许多人的权利与义务的意识,在一些人眼里,只有个人权利,没有公共义务;由于集体主义观念的淡泊,改变了一些人对公共制度的维护和认同,在一些人眼里,个人是真实的,集体是虚幻的;由于集体主义观念的淡泊,导致了一些人主体意识淡化,社会主人翁意识弱化,在公共生活中缺少担当,缺少利他主义的行为和态度。所以,在一定意义上,集体主义是公共行为与公共价值的根,集体主义是公共精神的魂。

公共精神和集体主义一样,也涉及到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正如罗伯特·D·帕特南在其著作《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中讲道:公共精神,“是孕育于公共社会之中的位于最深的基本道德和政治价值层面的以公民和社会为依归的价值指向,它包含民主、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和负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命题”。因此,公共精神与集体主义一样,是公共生活的道德基础与道德原则,一方面,它们都蕴含着公共善念,另一方面,又彰显着公共理性。所以,公共精神的培养,一个基本的路径就是,从集体主义价值观出发,在思想观念上唤醒、在管理范式上约束、在制度建设保障,从而焕发出全社会的公共精神! 

(三)集体主义与公民意识。现代社会是公民社会,公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公民的实践活动产物,公民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现代公民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公民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和创造和新的社会形态,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公民社会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形成了公民的价值自觉、公民德行、公民责任、公民义务、公民认同以及公民对国家政治事务和公共生活的关注和参与热情之后,社会才能推动每一个社会成员去参与社会历史的创造,进而推动现代社会和国家进步与发展。

因此,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就让青少年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现代公民,并推动公民社会的形成。公民不仅是自然人的个体,在本质上,公民是具有公共责任意识的社会人。公民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赋予了每个公民个体社会政治地位与身份,然而,要将公民身份、地位落到实处,仅仅有法律制度的保障还是不够的,需要通过教育,形成公民必须具备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才能成为现代公民。在实践中,公民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不仅是个体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集体中与所在集体互动的过程。这种集体,是各种各样的生活共同体,它可能是社团、可能是学校、可能是社区、可能是工厂、可能是乡村,在生活共同体中,个体公民学会了参与共同体的事务;学会了关心共同体的利益;学会了尊重共同体的成员;学会了遵循共同体的规则;学会了认同共同体的价值;学会了正确的处理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并在处理个人与共同体关系中形成公共理性和公共智慧。最终形成公民的平等意识、契约意识、规则意识、信用意识。因此,集体主义成为现代公民意识形成和现代公民素养提高的思想保证。

三、新时期集体主义的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无论对中华民族、对科学社会主义、对全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样,对坚持和发展集体主义思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集体主义是日久弥新的价值选择。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新的历史进程中,集体主义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的最深层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要求,正是集体主义思想中对民主、和谐、文明、公共利益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要求,正是集体主义思想中对自由、平等、公正、秩序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正是集体主义思想中对责任、尊重、互助、合作的追求。在新的历史时代,集体主义蕴含着新的价值追求,在国家民族意义上,集体主义的新的价值追求就是凝聚青少年一代,共同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集体主义的精彩之处是集体是具有共同理想的整体,是具有统一意志的整体,在集体主义的旗帜下,青少年一代将能够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放到个人利益之上,从而,做出新的人生选择。

(二)集体主义是价值实现的思想基石。集体主义思想在道德实践中,曾经受到一些人的质疑,认为集体主义抹杀了人的价值,把人变成附属物,认为集体是非道德的,这种观点模糊了一些人的视线。其实,这种质疑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无数实践证明,在我国,集体主义才是人的价值实现的真正保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就是有力的证明。屠呦呦的科研活动如果离开了集体协作,如果没有集体主义的思想做保证,青蒿素的发现是难以想象的。

人生价值的真正实现,不是在书斋里,更不是在空中楼阁里。因为人生价值在本质上存在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生价值是人生对于社会的肯定性与有用性。一方面,人可以作为主体,通过对客体社会的认识和改造,造福社会,从而产生人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人也可以作为客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我,从而产生人的自我价值。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自我社会价值的统一,二者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因此,人生价值的实现载体与基本保证都是社会集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始终倡导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让人生出彩,让梦想成真,让价值实现。

(三)集体主义是价值选择的尺度。不断变化的社会,带来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念,“乱花渐欲迷人眼。”怎样才能使得青少年学生“不畏浮云遮望眼”,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呢?唯有把握好价值选择的尺度,才能把握好人生发展的方向。

既然人生的价值在于个人的发展是否促进社会集体的发展,所以,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个人对社会集体的贡献。个人的存在感蕴藏与个人的获得感之中。青少年学生要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就要思考自己对社会集体的贡献份额,一个人为社会集体创造了多少财富,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集体的需要,一个人是否促进了社会集体发展进步,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就多大。

反之,如果一个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一事当前,总是为自己打算,总是想着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总是对社会集体进行索取,不懂得顾全大局,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冲突时,他就会迷茫,甚至会失去社会责任感,失去公共精神,失去应有的担当。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社会集体而言,也就失去了他的个人价值。

因此,青少年学生应当在社会集体之中选择人生的价值目标,当自己的价值追求与社会集体的价值诉求一致时,就会顺利的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在万众一心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只有投身到托起中国梦伟大事业中,才能让人生价值熠熠生辉。

 

 

    作者:陈旭光,盐城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

    邮编:224001

    电子信箱:cxcxg@126.com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53663;累计访问人数:8338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