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本网综合消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在参加中国网主办的“2012中国好教育盛典”时接受记者采访
说到教育,不得不说高考,作为我国考生进入大学的重要凭证,可以说高考几乎会影响人的一生。但也正是高考太过于重要,一些学校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能顺利通过考试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从而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逐渐偏离教育初衷,为了升学而进行教育,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使得学生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上严重缺乏,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和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于是曾经令国人称道的高考制度一时间引起了非议和抨击,甚至有教育人士高呼去除高考制度,建立完全的自主招生制度来代替高考,而我们的高考制度也在各种非议中不断改革,取长补短力争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卷。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在“2012中国好教育盛典”上接受了中国网记者的采访,他认为,高考有利有弊,但总体上利大于弊,我们现在没有其他办法来代替高考,所以就不能否定高考,而是改革。
王文湛认为,高考要一分为二,高考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高考是目前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机制,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我们现在没有其他办法代替它,所以就不能否定高考,而是改革,不是否定。其他的也都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因为学生负担比较重,规定除了中考、高考以外不得统考,不得以分数排队,不得下升学指标。可是西方呢?英国、美国都强调统考,那国情不一样,他要强调老师认真教,学生刻苦努力学。我记得几年前,英国议会通过决议7岁、11岁、14岁、16岁,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四次全国统考,美国好像是四年级、初二也统考,而且还要各校的成绩登报,那就给校长很大的压力。排在后面的第二年就没学生了,家长就转走了。而且英国、美国的教育经费按在校生人数给,如果学校没学生了,学校就关门了,所以国情不一样,方针政策就自然不一样,不能说谁对谁错,这不存在谁对谁错,根据国情来定。
教育问题涉及周期长 要解决须打持久战
王文湛指出,从总体来看我们的教育还是成绩第一位的,问题是第二位的。但问题还要重视,要解决。问题恐怕有几个问题,第一学生负担重的问题。我们确实要求太高,负担太重。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第二我们过分强调了书本的学习,定理的整理,习题的演练,学生的知识面不宽,动手力不强。第三我们只重视了教改的研究,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对学改的研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不够。第四我们的农村教育还没有找到一条发展改革的路子,基本上按照城市办,重视升学预备教育。农村农民的孩子考上大学很多人都回不来,培养的是为城市培养人才,这样做的结果是城乡的差距会逐步拉大。所以要求农村的教育既要为高等学校培养新生,又要为当地培养留得住的、用得上的优秀的劳动者。既要办好县一中,也要办好一所骨干职业中学,这样对农村才有好处。当然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重视了,也正在逐步加以解决,但教育的周期很长。而且与社会紧密相连,并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既然这些问题形成是历史形成,那解决这个问题也要历史来解决,不可能一两年内解决,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