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曹浩文: 编制教育发展规划须避免认识误区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11-19 点击数:7217

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一些学校正在抓紧编制“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由于各种原因,难免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有必要厘清教育发展规划的“是”与“不是”。

 就出发点而言,教育发展规划是为了科学、自主地发展,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教育发展规划是在对过去实践的全面反思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和教育发展要求,对未来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作出合理规划。它需要使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过去的发展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透彻梳理;需要使用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头脑风暴法和专家判断法等方法,对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需要在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综合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作出部署。一轮科学而严谨的规划过程,既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自身发展的全面反思过程,也是收集各方意见的过程。这样的教育发展规划就能对未来的工作进行科学指导,而不是“走过场”。

 就主体而言,教育发展规划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某些个人或某些部门的独自任务。“某些个人”既指主要领导,也指规划文本的执笔者。“某些部门”指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中负责发展规划的部门。实践中,教育发展规划的编制经常采取以下三种模式:一是自主模式,即由发展规划部门(或办公室)自主编制;二是外包模式,即委托给外部专业力量编制;三是协作模式,即由发展规划部门和外部专业力量共同协作编制。无论采取何种模式,教育发展规划的编制都要吸引全体力量参与,反映各个部门的意见与建议,凝聚全体成员的共同智慧。这样,教育发展规划才能获得成员的更好认同,得到更好的执行。

 就过程而言,教育发展规划是“研究—编制—执行—监测评价”的循环往复过程,而不是在规划文本定稿时就结束了。教育发展规划体现为一份规划文本,而又不止一份规划文本,前期的科学研究过程和后期的执行、监测评价过程都非常重要。前期的科学研究过程,前文已经详述。执行过程是指教育发展规划不能“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而要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案头书”,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盘”,成为教育资源配置的“硬依据”。执行的进度、效果和影响等信息,需要通过独立的第三方监测和评价来提供反馈。这些反馈信息对动态调整教育发展规划、更好编制下一轮教育发展规划又提供了重要参考。

 就意义而言,教育发展规划是未来行动的重要指南,而不是唯一指南。编制者的信息掌握不充分、编制者的认识能力有限,以及外部环境发生太多太快的变化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教育发展规划无法应对未来发生的所有情形。更何况,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时代。教育发展规划存在这方面的固有局限,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积极对策。例如,深入分析影响未来发展的诸因素以及诸因素带来的影响,这样教育发展规划就能为我们勾勒未来的大致轮廓,尽管它有时无法提供具体的细节指导。通过开展监测和评价,动态掌握规划实施过程中各种变化了的情形,为调整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11235;累计访问人数:6223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