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本网综合消息) 7月10日下午,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高专委专业教协作组成果展示活动在裕安大厦举行。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原顾问黄清云、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月民、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高专委常务副主任朱瑞庭,各专业组主任等17人出席。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原顾问黄清云介绍了专业教学协作组活动背景情况。高专委护理专业协作组、日语专业协作组、国际商务专业协作组、英语专业协作组、大学生体育教学协作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组等分别作了工作成果情况的交流。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高专委常务副主任朱瑞庭、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月民分别讲话。围绕工作成果的发布,与会人员展开热烈讨论。
黄清云在介绍专业教学协作组活动背景时说,在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统筹领导下,上海民办高校专业教学协作组从2005年起陆续组建,最先成立的是大学生体育教学协作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组,随后成立了护理、国际商务、英语、日语专业协作组,均由各高校主持,组织了很多交流、竞赛活动。一是聚合资源,充实队伍。近二十年前,上海各民办高校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师资队伍建设不甚理想。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成立协作组,是为了把师资和其他资源聚合起来,产生聚合效应,不断提升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新冠疫情严重期间,一批民办高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援鄂工作中崭露头角,说明护理专业协作组育人有方。二是促进交流,合作发展。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不同学科、不同高校的相同学科与专业之间需要不断地交叉、合作、携手共进,协作组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目前,护理、日语等协作组做出了不小的成绩,在高等教育领域非常有影响,也吸引了公办学校参与。三是推动建设,提升实力。以协作组为平台组织各类活动,覆盖各个民办高校,也是推动学校建设与综合实力提升的方式。比如曾由体育协作组牵头组织上海民办高校第一届运动会,在建桥学院举办,不仅所有民办高校参加,各界领导也来了不少,对学校自我推广、提升影响力和内涵建设非常有效。此外,也有利于培养教学与管理方面的带头人,协作组工作的推进非常有赖于负责人的能力。
会上,护理专业协作组主任沈小平、日语专业协作组秘书长左翼、日语专业协作组主任方明生、原国际商务专业协作组主任贾巧萍、英语专业协作组负责人魏云巍、大学生体育教学协作组主任黄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组卓保彤先后作了成果展示。
高专委常务副主任朱瑞庭讲话说,高专委2019年项目中有一项是“民办高校专业教学协作组展示活动”,需要结项,所以我们也想借此机会看看各协作组开展了哪些活动,取得了什么成果。
通过刚才的汇报,我认为护理与日语协作组活动内容丰富,有延续性,成果显著。这得益于几方面原因。一是有好的带头人,非常热心、领导力强。二是依托较为强大的资源平台,与其他学校形成良性互动,做出了品牌影响力。三是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持之以恒。协作组工作推进过程中,确实会碰到与其他机构(比如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功能重叠的问题,为此要“发挥特长,错位互补”,尽量做我们能做的,比如积极参与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长三角“三省一市”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借助比赛磨炼教师的能力,带动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质量提升,为民办高校进一步开拓生存空间。协作组要借助这个平台凝聚力量、集体出击,向上级单位要资源、要政策,所以我也请国际商务、英语、体育、思政协作组的各位老师回去后跟校领导或单位领导商量,推举更合适的人选把这些平台延续下去,以便能够长远地、持续地推动民办高校的相关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月民讲话指出,协作组的工作要坚持三点:一是认真统计,做好针对各项工作的材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做好工作总结。二是加强宣传,充分展示成果,也启发大家认识、探讨一些共性问题。三是拓展活动空间,发挥特长、发挥灵活性,尽量运用各类平台、渠道,带头人是关键,但其他成员也要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