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让教育回归本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2-12 点击数:3203
本网讯 (竹轩报道)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胡卫日前参加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举行的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交流会。胡卫首先发言,题目是《让教育回归本源》:
党的十八大不久前刚刚闭幕,全党上下当前都在认真学习。我本人也进行了认真的研读,我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伟大实践,我下面仅从教育角度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十八大提出了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从过去的“四位一体”演变为当前的“五位一体”,即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体现了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即关注民生,也就是说改革开放的的成果怎样才能惠及全民,不仅着眼当前,还着眼未来。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GDP较2010年翻一番,这是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报告还提出到2020年,城乡人均收入也要比2010年翻一翻,这是一个民生指标。民生涉及很多方面,其中教育是其重要内容。报告指出,要把教育放在首位,科学制定教育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包括公民受教育程度、教育现代化水平,以及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益要有所保障,等等。内容非常全面,充分考虑了世情和国情。
关于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出发点和归宿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很重要的目标。要按照教育自身的规律办事,从人的实际出发,如温家宝总理在十八大召开前所指出的那样,教育要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学校。第二,推动教育公平和均衡的发展。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到今天,教育成果要公平地惠及全民。当前还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别,如区域差别、城乡差别,乃至校际差别。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基础教育之间的投入严重不平衡,高职普成之间不平衡发展问题日益突出。职业教育如何适应上海创新转型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上海的职业教育曾经在全国领先,而当前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却让家长脸上无光。但在上海创新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仍然是重中之重。这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依然巨大,如何增进职业教育在上海创新转型过程中的吸引力、贡献率,是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第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现在提出努力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已经过了“温饱期”,现在要实现从“有学上”过渡到“上好学”。政府的责任是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一要尽量覆盖所有人群,包括农民工子女;二要体现公益性,向弱势群体转向,从“锦上添花”转向“雪中送炭”。此外,教育仅靠政府是不可能办好的,要依靠社会力量,要激发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满足老百姓对教育选择的需要。现在教育有一个新提法,叫作“高水平有知识”,目的是满足老百姓对教育多样化选择的需要。
简言之,要使教育回归教育的本源。事实上,教育不是那么复杂。欧美的私立学校,没有什么繁文缛节,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的规章制度。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育规律出发,及时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当前,教育目标强调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特别是学生批量化的生产将变为个性化的发展。十八大提出要改革创新,真正实现人的个性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外,要以德为先,把人真正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总之,十八大报告是新一代领导集体为中国未来指明的方向,旗帜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用这面旗帜引领中国的发展,引领中国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发展。
本文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