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既是公共卫生事件,也属重大社会应激事件,损害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给包括师生、家长在内的大众造成巨大心理冲击。面对关乎生命健康的重大疫情,每个人都可能出现一些与平常不一样的心理反应,中小学生也不例外。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贯彻落实中央和上海相关工作要求,加强多方防控,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提示各区、各中小学要做好心理援助准备,积极行动起来,科学、规范地开展疫情相关的心理防护工作。
1高度重视,充分准备
要以对广大师生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到心理防护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预案,积极预防、减缓疫情对师生负面心理影响。各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做好身心和专业援助准备。
2保持理性,尊重科学
学生心理防护工作应该服从疫情防控整体安排,在行政部门、学校的统一协调下有序开展。要引导师生正确客观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知识和疫情发展状况,增强对防控工作的信心,做到不信谣、不传谣,避免恐慌情绪。引导师生对可能出现的认知、情绪、行为、躯体上应激反应不要过度紧张,积极、科学应对。要通过专业心理援助让师生的负面情绪有出口,并传递科学、可信的信息。
3遵守伦理,专业规范
各单位和个人在开展心理援助的过程中,要遵守各项专业伦理,谨遵专业规范。助人者和受助者均应当注意避免二次伤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做好自我心理照顾与建设,以保障心理防护工作持续开展。
4分层分类,突出重点
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师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识别高危人群、普通人群。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原则和干预方法参见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8号)。
5加强普宣,合力防范
多渠道、多形式、多手段加强寒假期间及春季开学初的宣传教育,普及疫情心理防护知识,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开学第一课。鉴于突发事件的性质,又时处寒假和春节,各区要借助区心理中心热线、网站、微信公众号、其他网络平台等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学生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安排休闲与学习活动,学会自我调节与放松,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应对疫情。
6整合资源,保障供给
保证本区心理热线提供每天24小时服务,做到师生、家长对心理热线知晓率的全覆盖,充分发挥区内外现有危机干预热线的作用。同时,要引导学生合理求助,优先保障让最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增强心理应对能力,在危机中成长,继而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愈发珍爱健康、珍惜生命。
(上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