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行业动态

规范公民办学校关系有助教育公平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9-18 点击数:1867

 本网讯(重庆晨报报道)近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规范公办中小学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通知》,规定公办中小学不得新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参与民办学校招生、不得以帮扶的名义参与民办学校的管理、中小学入学资格不得与楼盘销售挂钩。

大概是为了体现对所有学校一视同仁,所以报道和文件中的规范对象都泛指的是公办中小学。其实,明眼人都不难看出,有能力去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绝非薄弱学校或一般的公办中小学。只有那些拥有了超级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才敢于去承揽如此这般的瓷器活儿。在全国不同的城市里,最近若干年以来,所谓的名校办民校一直都是一个争议纷纷的话题。

 一些公办学校,因为办学历史悠久,加上各种公共资源的倾斜供给,培养造就了一批名师,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教育管理经验,在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方面都堪称鹤立鸡群,有名校之称也绝非浪得虚名。近些年来,一方面社会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政府对于公办学校的择校、收费等行为却管理得越来越严格。有一些机灵的名校因此开始摸索自办或参办民校的路子,一面打着名校的牌子,一面享受着民校在收费、招生方面的便利,名校办民校的买卖于是越做越大了。

实际上,名校办民校的推动者绝对不只是名校一个方面。新华社此前就曾报道过,在重庆,许多楼盘将中小学名校作为卖点进行宣传营销,名校办民校成了售楼的招牌。一些房产商为了刺激楼市、抬高房价,在地段、环境等传统因素之外,又把能够在名校所办的民校里优先入学,当成了击中市民内心焦虑的痛点。房产商投入资本,名校投入师资、管理和金字招牌,双方分享由此带来的超额利润,这成了名校办民校的最新演变形式。

如果说名校办民校最初确实还有一点点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发挥带动辐射效应之类的正面作用,长期以来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越来越明显了。

名校的优质资源本来姓,它们却将这部分资源输送到民校,用于换取在收费等方面的实惠,这对公共利益不公。通过掐尖招生等方式,它们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越发扩大化,这对其他公办学校不公。同样的,假扮民校对于真正的民校来说,更是不公平竞争。作为社会焦虑情绪的受益者,热衷于办民校名校们不是要安抚公众情绪,而是明里暗里夸大起跑线的重要、优质资源的稀缺,从而让大量的家长在从众心理下为教育子女支付额外的大量财富,这是对社会和家长的不公。

是时候对种种名校办民校的乱象再次当头棒喝了,义务教育必须讲求公平。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11244;累计访问人数:89109826